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国务院《意见》 |
|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学习贯彻国务院《意见》座谈会发言摘登 国务院《意见》是富民意见 自治区党委原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布和朝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到基本原则,从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到支持政策,通篇贯穿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进各族人民福祉的富民精神。 《意见》不仅提出了富民的目标和原则,而且提出了富民政策。《意见》强调:“鼓励农牧区集体和个人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建设,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这些非常明确而具体、体现市场机制的富民政策,特别符合我区资源富集而居民收入较低的实际,对于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对于缩小收入差距,进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建立资源开发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最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切实维护好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利益,探索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建立资源开发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这是整顿矿山开发秩序、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更是实施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战略的内在要求。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的有效举措。增加财产性收入,也是调整收入来源构成的有力措施,有利于调整农牧民收入来源构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收入来源多元化,财产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这是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变化的趋势。 国务院《意见》是富民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必将切实增进我区各族人民的福祉。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 潘照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修建铁路是从根本上改善一定区域的交通条件,促进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通过修建集通铁路、临策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建设。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修建大杨树—扎兰屯—乌兰浩特—白音胡硕铁路,已成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区东部四盟市交通条件,促进东部四盟市经济振兴的关键,应及早开工建设。 大杨树—扎兰屯—乌兰浩特—白音胡硕铁路建成,将成为东北经济区南北贯通的新的战略通道,对于东北经济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使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之间的铁路联系不必再通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从而使我区东部四盟市的铁路交通联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善东四盟市在东北经济区乃至东北亚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并使我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铁路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建成大杨树—扎兰屯—乌兰浩特—白音胡硕铁路,将从根本上改善兴安盟的交通条件,使之转变为东北经济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铁路运输通衢。如果再能配合以阿尔山—蒙古国乔巴山铁路的修建,至俄罗斯博尔贾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对于推动兴安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为显著。通辽市、兴安盟是我区乃至国内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科左中旗是国内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科右中旗是国内蒙古族人口比重最高的旗。修建大杨树—扎兰屯—乌兰浩特—白音胡硕铁路,对于促进我区东部蒙古族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内蒙古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作了清晰明确的阐述,即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准确把握内蒙古在全国大局的战略定位,意义非凡、作用巨大,有助于全面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意见》。 构筑“两个屏障”。一是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好内蒙古的生态屏障,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二是建设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筑牢我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内蒙古外接俄蒙,地近京畿,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打造“四个基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内蒙古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增长最快的省区,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进一步凸显。 构建“一个桥头堡”。内蒙古内连8省,外接俄蒙,有19个对外开放口岸,口岸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具有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独特优势。内蒙古要与俄蒙建立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构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形成面向北方、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明确了内蒙古在全国的战略定位,既可以得到国家的特殊政策支持,又可以指导我们自治区及各盟市、旗县把握、选择自己的产业导向和发展方向。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几方面的战略定位,也是我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 充分规划利用环境容量 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所战略规划所所长 于长水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幅员辽阔,构造了以草原和森林为主的北部生态屏障。 内蒙古大部土质为钙质壤性,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物偏碱性,随风输送的大气干沉降物及降水沉降物均呈偏碱性,PH值一般大于7,对平衡华北地区降水的酸性有利,可保证生态安全。近年的监测结果发现,内蒙古境内从来没有发生过酸性降水,这与这种典型的生态环境有关。 内蒙古地域宽广,人口密度相对低,开发建设的区域不足国土面积的2%,现有的大气排放水平下,绝大多数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都优于一级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清洁的背景水平。农村牧区、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的省境上,传输出界的空气质量基本优于一级水平。内蒙古境内约99%的国土面积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水平,因此,内蒙古目前的发展水平下,空气除局部略差外,基本上保持清洁的水平。 我区有布局生产力的广阔空间。在生态安全条件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比目前有所增加。当然我们也会增大治理污染的力度,通过电厂的脱硫脱硝,通过炉窑的治理,可以继续节能减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与大气相对应,内蒙古水环境总体质量较好。目前内蒙古的污染物排放量COD大约为29万吨,只要以水功能区为控制单元进行合理分布生产力,在东北地区就有约40万吨的环境容量。只要我们进行流域整体保护,合理人口与生产力布局,多数河流仍有剩余环境容量空间。 我区一些盟市工业刚起步,过去的排放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都比较小。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又好又快地发展,就需要在合理布置生产力的条件下,充分规划利用环境容量,为工业文明的起步提供条件。 切实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 翟琇 国务院《意见》关于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定位,是我区农牧业战线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立足国家的战略定位,扎扎实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要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要按照“保生态、保收入、保稳定、保供给,完善工作机制”的要求,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实施。抓紧做好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科尔沁草原、阴山北麓草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工程启动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大草原管护力度。继续推动《内蒙古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力争年内颁布实施。全面开展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工作。切实加强草原执法队伍,特别是农牧民管护员的培训。严格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要切实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目前,全区农牧业经济处于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以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高产工程、现代家庭生态牧场建设为载体,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实施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0-2020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机化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市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我区建设环京、津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支持我区发展现代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乳品和羊绒生产加工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要深化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完善政策,规范引导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妥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这给我区积极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和发展重点。 《意见》的出台将加速破解我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产业优化滞后的瓶颈制约,为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供强大支撑。《意见》明确要求优化煤炭资源开发,进一步规范开采秩序,推进资源整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对富铝煤、富锗煤、焦煤和无烟煤等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我区要充分发挥煤炭、有色金属、农畜产品等资源优势,提高开发和深加工水平,努力打造国家新型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有序发展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配合“四个基地”建设,打造煤-电-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硅铝合金等保护性开发产业链、煤-电-建筑陶瓷-建材等循环产业链,乳、肉、绒、蔬、薯、饲草加工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形成几个超千亿元产值产业,重点是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与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非煤型产业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发展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把多元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尽快把各个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拓宽我区工业化发展空间。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研究员 朱晓俊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城乡区域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对我区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突出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出建设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发展格局,为城镇科学布局指明了方向。引导产业集聚,提高城镇服务功能,加强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力地增强我区城镇发展的水平,加快提升城镇对农村牧区人口的吸纳能力,促进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户籍制度,将在制度上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意见》着重提出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合理规划布局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旗),有利于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在农牧区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有利于农村牧区现代农牧业发展。 我区东西部发展呈现各自不同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看,西部地区应加快构建沿河沿线经济带,增强区域总体活力和竞争力。东部地区要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一方面要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有利外部环境,借力发展;同时要立足自身优势,特别是优化水煤资源配置,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意见》提出建立自治区内部对口帮扶机制,引导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东部地区的帮扶,这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意见》在强调继续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资源转型和矿区环境治理支持力度的同时,特别提出推进内蒙古整体列为国家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这是从长远上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 内蒙古社科院牧区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关区 内蒙古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有效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治理区明显好转的目标,构筑以草原和森林为主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战略任务。只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治理方法得当、发展模式合理,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可得到更好的保护。 要以《意见》为指导,通过保育草原、植树造林、治理沙漠、保护湿地等一系列措施,恢复、建设多元碳汇体系,提高各类生态系统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功能。草原牧区,要进一步完善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办法,有效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奖励补助政策,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提高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要以《意见》为依据,建立和完善草原、森林、湿地和水源等的生态补偿机制。特别要研究、制定并实施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牧民建设草原、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以维护与修复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牧区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为目的,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等,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对草原牧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从而理顺草原生态功能维护者与草原生态效益享受者以及政府等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要根据牧民为有效保护、永续利用草原资源,为恢复、维持、放大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效能所作出的贡献,进行长期的生态补偿。 |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