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科技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2012年全市科技工作,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打造蒙东科技高地为目标,实施十项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建设十个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着力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着力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着力构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开放转型,创业富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工作
1.褐煤、电、铝、硅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攻关。以霍市、扎旗北部为中心,建设煤、电、铝、硅一体化百平方公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电铝硅产业基地。实施褐煤、电、铝、硅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攻关,开展褐煤提质、干、馏、气液化等技术研发和攻关,褐煤提质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组织开展电、铝及铝后精深加工、铝的材料、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铝后加工产业化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建成百万吨铝加工基地,打造中国铝都;围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电子、化工、信息、冶炼及深加工、设备制造、环保技术和节能降耗、硅产业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构建蒙东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
2.玉米生物科技攻关。以科尔沁工业园区和开鲁县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引进国内外最新技术和系统、先进的科研成果,依托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科技研发平台,重点组织玉米精深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科技攻关,打造“树型”产业链,建成大型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3.蒙医药产业化科技攻关。组建蒙医药产学研用平台,集中开展蒙药材示范品种选育、药源基地规模建设、新蒙药研发、特色蒙药材的基因图谱、蒙成药二次开发、特色蒙药材质量标准及炮制方法、常用蒙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药效试验及安全性评价、蒙药材有效物质基础、现代蒙药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与现代西医的融会贯通等方面开展研究。突出民族特色,融入民族文化,与服务业、旅游业等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宣传与市场营销,提高蒙医药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打造蒙药品牌。
4.玉米高产、高效、优质、节水种植技术攻关。围绕全市建设800万亩玉米高产田的战略任务,针对通辽地区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科区、开发区、开鲁、左中、后旗、奈曼等地建设100万亩玉米高产高效攻关示范区,开展玉米的良田、良种、良法的技术研究、开发、引进、试验示范、技术集成和推广,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的目标。同时,以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为核心开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综合技术攻关。
5.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及沙产业开发科技攻关。依托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寒旱所组建研发平台,开展生态恢复、选育沙地宜生植种固沙,引进中国新时代集团,开展飞播种草及沙漠膜防沙固沙、沙地综合利用和沙产业最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沙地葡萄、沙地西瓜、沙地水稻、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新技术,在一产上向沙地要效益;联合仁创沙产业集团等企业,充分利用科尔沁沙地丰富的天然沙资源,加快覆膜砂、孚盛砂、生泰砂、防渗砂和硅沙改性水泥等开发,在二产上向沙地要效益;引进内蒙古亿利集团开发库伦沙漠旅游业,在三产上向沙地要效益。使防沙固沙、沙地综合利用和沙产业开发三位一体,同步进行。
6.新型煤化工产业科技攻关。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霍林郭勒煤化工园区、科尔沁工业园区和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以通辽金煤化工、康柰尔集团为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煤制乙二醇下游产品、衍生品和煤制苯胺、煤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建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加快节能降耗和节水、环保的攻关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7.新型能源产业科技攻关。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霍林郭勒煤化工园区、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和奈曼旗、科区工业园区为产业重点布局区域,依托中科院引进国内外最新技术和实力企业搭建创新平台、联合中电投、霍煤集团、中科风电等企业,全力推进风电装备制造、风电、光电、风光互补发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新型能源项目建设和科技攻关。
8.科尔沁肉牛产业科技攻关。协调全市各家畜繁育站、场和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制定科尔沁肉牛良种繁育、养殖技术推广等技术攻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肉牛种源、繁殖成活率、新型秸秆养牛技术、优质肉牛生产技术、牛舍设计及环境卫生控制技术攻关。制定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地类型群)肉用品系标准,打造自己的品牌,争取注册“科尔沁肉牛”商标。依托中科院引进最新技术和以肉牛、羊副产品为主要加工原料的生物制药等深加工企业,联合内蒙古正联生物、科尔沁牛业等牲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内脏及其它副产品的有效成分提取、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
9.罕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科技攻关。搭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深入研究罕山及通辽生态问题,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规划,设立罕山多样性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利用。
10.秸秆转化利用科技攻关。以中科院为依托搭建创新平台,引进国内外秸秆加工、气煤、热解、提取等综合利用新技术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在奈曼、开发区、科区、开鲁等地建设秸秆转化基地,围绕秸秆养畜、秸秆致密固化成型、秸秆生产全降解技术、秸秆堆肥技术、气化技术、秸秆人造板、栽培食用菌技术、生产燃料、提取低聚木糖、发电等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推动秸秆转化产业化。
(二)建设十个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由市科技局统一指导,各旗县市区政府统一组织,充分利用我市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建设10个自治区级特色产业化基地。以开鲁为中心的50万亩红干椒良种繁育科学种植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以左中为中心的50万亩蓖麻良种繁育及深加工特色科技产业化基础;以扎旗为中心的“扎鲁忒”绒山羊繁育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以科区、扎旗为中心的自治区中蒙药材基地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以后旗为中心的生物医药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以科区、开鲁为中心的10万亩科尔沁沙地葡萄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以奈曼、后旗为中心的50万亩文冠果能源林示范基地;以南三旗为中心的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沙产业开发特色科技科技产业化基地;以库伦、奈曼为中心的打造荞麦开发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以科区、库伦为中心的食用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
十个科技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以旗县为主,要求各旗县市区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行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管理模式,确保基地建设资金到位。
(三)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
1.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为目标,以十项科技攻关产业需求为重点,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技合作,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引进先进、成熟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和产业化示范。围绕沙地治理、秸秆转化和煤化工技术与中科院开展院市合作。围绕褐煤提质、高新成果推广与清华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并从清华大学柔性引进一位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领军人才。围绕科技金融与北京西城区开展市区合作,探索建设北京地区的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特色水果生产基地,科尔沁牛肉、羊肉直供基地,积极与西城地区去的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事业直接供应。与国机集团合作依托民大建立一个孵化中心(研发中心),共同研发和推广农业领域高新技术。围绕红干椒培育良种、良苗、移栽、节水灌溉、机械化收割、存储与深加工、红色素提取与中国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开展企市合作,计划建设1500亩试验和示范基地,促使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把开鲁红干椒建设成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全程信息化示范基地。
2.从科技上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围绕优势互补,重点开展与沈阳、大连、长春市际科技合作。分别于沈阳、大连、长春就装备制造、化工和建设有机蔬菜供应基地、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进行深入合作。
3.设立科尔沁创新论坛,邀请国内知名科技创新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介绍最新科技创新态势、国家科技政策动向以及国内外最新、最前沿领域的科技知识,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战略意见。
(四)推动厅市会商
以十大科技攻关为切入点,召开厅市会商工作会议,进一步争取自治区科技厅对我市十大科技攻关战略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一揽子支持,争取将蒙医药产业、秸秆转化、沙产业列为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提请自治区设立通辽市科技创新财政专项资金;争取认定红干椒、荞麦、食用菌等十个基地为自治区级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提升一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南开允公、晟阳光伏、谷道粮源);创建3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联盟(蒙医药、沙产业、秸秆转化);建设5家企业研发中心。
(五)加强科技金融与科技招商工作
1.加强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针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推动上市融资和探索专利品牌抵押、风险投资、科技保险,在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贷款服务效率、推进金融担保方式创新、注重加强银政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加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支持额度。一是推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切实把培育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鼓励和全力支持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实现高科技与资本的无缝对接。二是探索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按照政府适当分担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的原则,出台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转化机制,引进权威性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三是鼓励风险投资发展。开展对外风险投资合作,大力引进国内成熟的、具有较高信誉度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建立和发展本地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出台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风险机构的补偿。四是加强科技保险工作。加快培育和完善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科技保险市场,拓展科技保险领域,加大保险范围,创新保险模式,开展“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行动,在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业、并购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提供支持。
2.重点围绕十大科技攻关工程,推动科技招商,促进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积极服务于全市经济转型。一是深入到我市企业找问题、找难题,主动到大院大所和大企业去找成果、找项目,力争通过科技招商,引进一批人才、引进一批项目。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联络,强化科技项目申报组织工作,加大争取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项目的力度,争取更多科技经费支持。
(六)做好全市100个智力项目的招商引智工作
2012年全市招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抓好100个智力项目的引进,市科技局要配合全市招商引智工作,做好项目引进的科技服务工作。
1.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通辽市信息技术产业园区,推动与中关村科技园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围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和政府办公自动化水平,引进10项信息技术项目。
2.生物工程产业:依托我市生物资源和重点生物技术企业,围绕生物技术、中蒙医药、农业生物技术等引进10项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项目。
3.新材料产业:依托我市煤电铝等资源,引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15项新材料项目。
4.先进制造产业:加强与东北地区的合作,特别是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的合作,引进15项先进制造技术装备、仪器仪表、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项目。
5.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围绕太阳能、光能开发等引进15项新能源及高效节能项目。
6.环境保护产业:以重点污染企业治理为核心,引进10项大气污染防治、水体污染防治、新型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
7.现代农业产业:以现代农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家畜良种胚胎生物工程、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新型诊断试剂及兽用疫苗、新型高效饲料及添加剂、新型肥料、设施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检测、农业信息等引进25项现代农牧业项目。
(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和十大科技攻关战略关键技术的人才需求,引进和培养具有重要引领支撑作用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三个博士工作站,引进1名沙产业领军人才,培养1个红干椒研发创新团队。
2.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培育创业能力强、赢利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食用菌、红干椒、肉牛、蛋鸡、肉驴、温室蔬菜、肉鸡、秸秆转化等8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确定60名科技特派员带动6000户农牧民创业,人均增收1500元。
3.加强农村牧区实用科技人才培训。制定《通辽市农村牧区实用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在全市实施万名农村牧区大学生培训行动,广泛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培训资源形成立体培训体系,重点培训农村牧区实用技术。2012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旗县市区科技局,大范围分层分类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农牧业生产前沿技术及市场经营知识为重点内容,全年培训科技特派员4000人次;以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内容,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次。
4.修改《科技奖励办法》。原有的《科技奖励办法》奖项设置少、奖励额度小,难以发挥更有效的激励作用。2012年,拟对《科技奖励办法》进行修改,增设自然科学奖、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科学技术合作奖、科技成果转化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等奖项,形成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八)筹备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
拟定于10月份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出台一系列科技工作政策文件,表彰奖励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工作
(一)落实科技经济合作的主要工作
1.成立“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主要发起单位,通辽市委政研室、通辽市发改委、通辽市经信委等单位组织市内专家学者参加,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成立“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由市校双方领导担任中心主任或课题召集人。中心主要以课题形式研究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规划,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主要部署、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立项研究,科学论证,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或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依据。该中心计划在今年四月成立。
2.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由内蒙古民族大学科技处和通辽市科技局、农牧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经信委共同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联系协调和具体落实。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在今年三月份提供科技成果清单,市经信委等部门组织市内企业与学校的相关部门、学院对接,共同确定优先转化的科技成果和合作项目,抓紧解决企业科技需求。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市直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企业和15个工业园区开展调研,提出主要产业或产业链的研究报告。根据校企双方需要,今年三月召开首次产学研用校企对接会,四月份确定校企合作项目和课题。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加快转化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已有科技成果。由市农牧业局、市农科院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玉米科研团队合作开展“西辽河平原玉米吨粮田生产技术”、“内蒙古平原灌区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等成果的示范推广,确定玉米高产品种和栽培技术。由市农科院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蓖麻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研究,尽快在蓖麻育种和栽培技术上实现新突破。由市农牧业局协调所属单位和市内科尔沁牛业等企业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黄牛科研团队、动物疫病防控服务团队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由市林业局、市林研所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草地生态保护科研团队合作开展山地草原动植物资源调查、退化草地生物改良关键技术等研究,尽快取得一批新成果并示范推广。由内蒙古民族大学组织专家学者参加通辽市治沙、水利、罕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三个研究院的相关工作,加强市校双方在农牧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
3.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市校双方共同组织相关人员,在今年六月底前编制产学研合作规划和计划,并确定相关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具体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目前要抓紧开展蒙医药和蓖麻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市校双方共同努力打造蒙医药产业高地。一是组建蒙医药产学研联盟,依托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蒙医药学科优势,由市科技局、经信委、卫生局协调市内蒙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共同参加组建蒙医药研究开发机构。二是开展蒙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成立蒙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开展前期工作。园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蒙医医院、蒙医药重点实验室、蒙医药文化博物馆、蒙药产业园等。三是共同开展蒙医药科技攻关。组织蒙医蒙药、传统疗法的质量标准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四是支持内蒙古民族大学实施蒙医药科技支撑计划,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蒙医药科研基地。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辽市农科院、通华蓖麻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市兴和化工有限公司、科左中旗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发起组建蓖麻产学研联盟,着力解决蓖麻产业从原料种植到终端产品产出产业链条的技术创新问题,推动产业升级,蓖麻产学研联盟争取在年底前通过自治区科技厅认定。
(二)落实教育人才合作的主要工作
1.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市经信委要在学校开学后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市内企业实习、实践,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以“订单”形式为市内企业培养人才。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支持企业在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
2.继续办好“农牧民大专班”、“设施农业大专班”等市内急需人才的中短期培训班,以灵活的学时、学制和教学内容培养人才,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3.市校双方共同组织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科技人员参加通辽市农牧业科技服务团等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和科技培训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科技服务一线活动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4.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内蒙古民族大学在市内建设100个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确保学校现有62个专业在我市都有实习基地。市内中小学要积极接收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学生实习,要利用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科研资源和科普设施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活动。
5.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及时向内蒙古民族大学提供毕业生的需求、就业信息,并在学校举办各类招聘会,开设专门人才的录用考试专场,举办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社区民生志愿者、企业储备人才等专场招聘会,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政策措施吸引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毕业生在通辽就业、创业。
6.双方互派干部挂职,加强协作。2012年,市校双方互派10名干部在相应机构任职工作,由内蒙古民族大学选派蒙医药专家挂职市科技局副局长,推动蒙医药产业发展;选派玉米专家、蓖麻专家、肉牛专家在市农牧业局挂职副局长,主抓玉米高产攻关、蓖麻基地建设、肉牛产业科技攻关;选派生态领域专家,挂职市林业局副局长主抓沙产业和罕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选派管理和化工类专家挂职市经信委副主任,推进煤化工、玉米化工、煤电铝、新型能源等科技攻关。利用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科研平台共同引进2名行业领军人才。
(三)落实文化艺术合作的主要工作
1.成立“科尔沁文化研究中心”。利用现有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文化研究所、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蒙古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等平台,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民委等部门组织市内文化研究人员参加,形成开放型的研究组织,市校双方共同确定课题开展研究。今年拟在科尔沁史前文化研究、鲜卑文化研究、科尔沁文物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田野调查等方面立项研究。
2.做好文艺活动对接工作。市校双方共同举办各类文艺活动,让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走出校门、展示给社会。
(四)组建三个研究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新组建三个研究院,聚集一批国内最好、市内最精的专业高科技人才。一是通辽科尔沁沙地研究院,负责研究全市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政策及规划,组织全市开展沙地生态治理、综合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沙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等。二是通辽水利科学院,研究拟定全市水资源综合保护利用规划、重要科研课题和科技攻关计划,指导各地实施水资源保护利用和节水等工作。三是通辽罕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研究院,组织制定罕山及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研究,组织开展生态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学校承担组建、管理、立项等事宜,政府从经费上给予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增强“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亲自抓、负总责。各旗县市区要由党政一把手挂帅,成立科技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市校合作机制,成立市校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市直相应部门制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市校合作。市科技局内增设科技合作科,专门负责市校合作工作。市科技局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或所属机构合作对接,落实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内容,提出合作项目和课题目录,协调落实合作项目和课题的经费,落实合作项目和课题的承担单位和负责人。
(二)强化财政支持力度
从2012年开始,市政府每年设立3000万元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人才奖励等工作。其中,2000万元用于扶持科技型企业、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奖励以及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1000万元用于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各类人才培养。各旗县市区要按照《科技进步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并确保其以后每年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三)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5%,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3%,高新技术不低于5%。支持全市重点企业普遍建立研发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并优先承接国家及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系统和推介平台,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推广应用。结合实施“科尔沁英才”工程,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加大科技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科技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科技工作环境。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门栏目,宣传科技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及时报道重大科技行动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致富典型、科技先进人物,弘扬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发挥科协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多方支持、政策保障、资金引导、服务高效的科学工作环境。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