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 8511521113 ”工程推动全面达小康
发布日期:2013/4/18 9:25:24
查看次数:
【字体:

 

  今年,全市上下将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加快农牧业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实施 8511521113 工程,突出抓好玉米、肉牛、沙三大产业;加快转变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抓好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100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加强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进而加快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推动农村牧区全面达小康,不断开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新局面,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在58个苏木镇场建设粮食功能区413万亩

  今年,我市以西辽河冲积平原和新开河、老哈河两岸平原为主,在科区、开鲁、左中和奈曼、后旗、库伦部分地区共58个苏木镇场建设粮食功能区413万亩,科区、开鲁、左中各建成110万亩连片膜下滴灌示范区,奈曼建成31万亩连片膜下滴灌示范区,后旗建成15000亩连片膜下滴灌示范区,全市建成以滴灌、喷灌、管灌为主的万亩以上连片示范区75个、10万亩连片示范区5个、30万亩连片示范区3个。积极整合节水增粮、土地整治、粮食增产等9项支农项目资金27.49亿元,新建107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

  新增饲料播种面积43.2万亩

  今年,我市围绕建设型畜牧业重点区域,采取良种良法、播前整地等增产技术,发展饲料基地。推广科多8、东陵白等专用品种,新增饲料播种43.2万亩,全株青贮玉米播种达到325万亩。加快苜蓿发展行动,新增紫花苜蓿50万亩,扎旗、左中抓出集中连片地块各10万亩,后旗新增10万亩,库伦、开鲁分别新增5万亩,科区、奈曼分别新增3万亩,霍市、开发区分别新增4万亩和0.5万亩,建成55处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地块,保存面积70万亩。加大扶持力度,整合退牧还草、牧区节水等项目,向饲草料基地倾斜,将新增任务纳入牧草良种补贴,将青贮播种、收获机和节水灌溉设备纳入农机补贴。

  设施农业新增12万亩

  今年,我市将以科区、开鲁、开发区城边村和奈曼、库伦丘陵区及城关镇周边为重点,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达到65万亩,其中温室30.1万亩、大棚34.8万亩,科区要建设1处具有规模的高标准示范园区。完善提高现有项目,加快35个未投产小区建设,推进16个已建未投产温室年内投产,实现已建园区投产率90%。加大金融支持,新增设施农业贷款5亿元。完善政策措施,招商建设3个园区,引资5000万元以上。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市场化统筹资金、技术和营销,年内计划新增10个设施农业企业或合作社。严格把关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提高鲜绿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

  新增特色种植17万亩

  今年,我市通过三个抓好来建设高效特色种植业基地。抓基地。新增特色种植17万亩,亩效益2000元以上高效种植达到130万亩,其中红干椒50万亩、露地蔬菜50万亩、西瓜15万亩、葡萄5万亩、瓜菜套复种5万亩、圆葱3万亩,其它高效经济作物2万亩;抓好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带。科区及开发区建设15万亩绿色有机设施农业和29万头肉牛、107万口生猪绿色养殖示范带,左中建设2万亩绿色有机圆葱、1000亩绿色药材、43万头肉牛绿色养殖示范带,开鲁建设30万亩绿色有机红干椒示范带,奈曼建设10万亩绿色有机沙地西瓜、1万亩绿色有机万寿菊示范带,库伦建设30万亩绿色有机荞麦示范带,后旗建设3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57万头肉牛绿色养殖示范带,扎旗建设5万亩绿色有机葵花和49万头肉牛、318万只肉羊绿色养殖示范带;抓好产销衔接。通过经合组织引导集中种植、订单生产,实施地膜覆盖、育秧移栽、间复套种、绿色无公害栽培等标准化生产,打造区域品牌。

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33.9万亩

  今年,我市在生态脆弱区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年内将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33.9万亩。通过加快发展经济林,退耕栽植经济林24.2万亩,新增葡萄5.9万亩、大扁杏3万亩,新增文冠果15万亩;加快发展生态林,退耕栽植生态林47.2万亩,全市新增樟子松30万亩;退耕还草62.5万亩。

  牲畜存栏达1850万头

  今年,我市以牛产业为重点,抓三大养殖基地建设,发展后旗、扎旗、左中、科区和库伦为主的科尔沁肉牛基地,扎旗、奈曼、左中和开鲁为主的肉羊基地,科区、开鲁、左中和奈曼为主的生猪基地。牲畜存栏达到1850万头只口,其中牛248万头、羊1018万只、生猪545万口;出栏1077万头只口,其中牛90万头、羊550万只、生猪430万口。禽类饲养量达到8195万只。扶持全国肉牛存栏规模最大的余粮畜业和科尔沁牛业等6个万头以上肉牛养殖企业、开鲁和左中3个年出栏万只肉羊养殖小区,加快推进投资5亿元建设的金锣集团年存栏50万口生猪基地以及5个存栏万口生猪养殖企业、维尔等60个年出栏肉禽10万只养殖企业。抓1000个存栏牛100头或羊500只、猪500口以上养殖大户,新增20个肉牛养殖村、20个肉羊养殖村、10个生猪养殖小区,发展存栏牛万头苏木镇33个,存栏羊万只苏木镇65个,存栏生猪万口苏木镇45个。

  年内转化玉米86亿斤以上

  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快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以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为示范,打造梅花生物、玉王生物、利牛生化等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扶持清谷新禾、谷道粮原等加工企业提高玉米加工转化能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并引进国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水平高的大企业入驻,加快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实现年内转化玉米86亿斤以上。

  抓好100个示范村建设

  今年,我市将大力推广科左中旗那仁新农村和白音珠日河嘎查新牧区建设模式,抓好100个示范村建设,强化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先进、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的目标。

  转移农牧民10万人

  今年,我市将按照通辽市主城区、中心城镇、农村牧区三个100万人口的目标要求,把转移进城就业作为创业富民的重要措施,促进农牧民由农村向城市、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稳定转移,转移农牧民户数31249户、10万人,完成劳务输出75.5万人次、劳务输出收入48亿元。主要依托移民扩镇等项目搬迁转移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生态脆弱地区农牧户723户、2491人;通过双万人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2.5万人,确保稳定就业;依托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牧民转入二三产业就业并转移进城21000户、67200人;通过其他途径转移农牧民5309人。通过对农村牧区生产力布局、人口布局的重新调整,再造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的新优势。

  压减机电井8300

  今年,我市推进地下水资源科学开发,高效利用,强化节水措施,年内全市膜下滴灌面积达到148.3万亩、单井控制面积由80亩提高到350亩,喷灌面积达到34.3万亩、单井控制面积提高到250亩,高标准管灌面积达到230.4万亩、单井控制面积提高到160亩,通过节水措施压减机电井8300眼。年内将科区、奈曼、开鲁、左中作为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示范地区,其他条件具备地区逐步铺开,建成资源监控管理、农业机井计量采集、地下水位采集、土壤墒情、防汛和气象环境采集系统,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奖超罚,全市农牧业节水3.1亿立方米。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