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家民营企业与院所对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日期:2013/12/11 10:46:06
查看次数:
【字体: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一大难题。北京市“敢为天下先”,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道路上再出新招。

    在近期召开的“2013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成果对接与技术转移大会暨2013科技北京国际论坛—城市安全技术交流会”上,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与北京市工商联宣布,双方将共同推动建立2.8万商会企业与320家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对接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有业内人士称,打通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体制障碍,标志着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将有更多地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其市场价值。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作用,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主任、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理事长刘东威说,此次签约是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及探索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路径等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结合起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模式”。本次对接大会正是深入挖掘和发挥首都科技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实现对首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需求的最大汇集与资源市场化配置,实现各类要素的有效融合与科技服务机制体制创新,促进首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强调供需对接实效,促进科技成果实现市场价值

    “与去年举行的第一届对接大会相比,今年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强调供需对接实效,更多地促进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其市场价值,更好地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地起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刘东威表示。

    本次大会邀请了89家中央在京科研单位、58家商会企业、17家服务机构单位、7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以及一个外国政府代表团共襄盛举,探讨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探索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路径、做好政府和市场之间桥梁的组织整合等焦点热点问题。

    本次对接大会依托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工商联、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与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合作,着力为在京院所、民营企业、外省市相关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搭建院企对接洽谈平台,努力促成供需双方、多方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易,实现成果转化落地。

    刘东威表示,各方秉承服务中央在京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企业的工作职能,深入挖掘和发挥首都科技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实现对首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需求的最大汇集与资源市场化配置,实现各类要素的有效融合与科技服务机制体制创新,促进首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主题报告会上,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与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签署了《关于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的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建立320多家中央在京科研院所与2万4千多家商会企业对接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

    由8位行业协会、院所与企业代表进行了4项院企对接项目合作意向书或合作协议的现场签约。包括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与北京易科路通铁道设备有限公司关于轨道交通减震材料系统研发合作意向书签约;中国纺织科学院与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关于特种功能纺织新材料合作意向书签约;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与北京市供热协会关于系统供热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合作协议签约;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北京威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控与管理中的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合作意向书签约。

    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还与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等13家服务机构单位签署合作伙伴协议,为科技服务推动首都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协同力量。

    此外,大会同期举办了“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交流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技术推介会”、“机械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研讨会”、“海水淡化技术协同创新研讨会”、“纺织服装行业科技成果交流会”等多个专题对接交流活动。

    发挥政策调控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积淀时间较短,实力有限,往往无法独立完成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跨越,他们急需引进有实力、有资源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发。

    此次,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与北京市工商联的签约,有助于进一步整合企业需求,加速促进闲置科研成果、研发设备、人才资金等资源的再开发与再利用,真正破解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瓶颈。

    “近几年来,北京市科委坚持从北京科技向首都科技转变的工作要求,通过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中央各单位的合作,大力支持建设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发挥政策的调控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北京模式’。”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大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刘东威表示,这次对接大会正是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落实执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搞好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和北京科技创新的工作任务,努力形成政府组织协调、市场配置资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格局,继续在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探索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路径、做好政府和市场之间桥梁的组织整合模式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加强开放合作与交流,助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有人说,作为全球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北京在科技成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话,对,也不对。诚然,北京汇聚了我国最优质、最丰富的科技资源,既有分布于中央和国家部委以及国有部门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还有涉及军事和国防高精尖技术的科研力量,但这些科技创新资源在现行体制下,相互分割、分散、缺乏活力。如何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按照服务中央在京科研院所的工作职能,深入挖掘和发挥首都科技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努力追求对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和科技服务供需的最大汇集与合理配置,不断加强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与实践完善,切实推动产业化全过程各类要素的有效融合与协同发展,为促进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的早日实现而积极努力。”刘东威说。

    据了解,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持续推进军转民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目前同俄罗斯的城市安全合作项目全部列入北京市政府《“北京—莫斯科”友好城市建设战略框架协议》。2010年6月,北京市与莫斯科市签署了《“北京—莫斯科”友好城市建设战略框架协议》(简称《友城》),并将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同莫斯科市安全保障协调局就城市安全技术合作达成的合作意向全部列入了该协议中。自《友城》框架协议执行以来,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先后五次举办“科技北京国际论坛—城市安全技术交流会”的系列论坛活动。今年的“2013科技北京国际论坛—城市安全技术交流会”于近期召开。会议邀请到来自俄罗斯、英国、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25名外宾到会。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主任刘东威分别向大会致辞;俄罗斯驻华使馆科技参赞布尔加琴科就中俄两国科技合作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等问题做了讲话。

    “2013科技北京国际论坛—城市安全技术交流会”以主会场和分会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俄双方围绕“北京—莫斯科城市安全技术保障与合作”的议题进行了交流。与会双方还就北京、莫斯科两市城市安全问题的共性特点、技术发展及解决方案等问题作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

    据了解,“2013科技北京国际论坛—城市安全技术交流会”得到莫斯科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外专家对所选交流议题给予了高度肯定,莫斯科市政府计划将双方合作纳入明年的工作计划中,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将继续支撑《“北京—莫斯科”友好城市建设战略框架协议》内容的落实,推进以中俄交流合作为主线的国际合作工作,继续通过“科技北京国际论坛”的系列活动推进城市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此外,北京科技协作中心还正在积极拓展中日、中瑞以及欧美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不仅仅是国际合作,北京科技协作中心还积极推动与河北、黑龙江、重庆、内蒙古、青海等省区市的区域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与河北省科技厅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首都科技成果在首都经济圈跨区转移。已先后促成30余项技术合作与交易意向;已向西藏拉萨科技局推介了在京院所及高校的技术成果446项。

    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牢牢把握密切联系中央在京院所、推动首都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首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积极开展“三进”行动。一是求真务实进院所行动。深入院所调研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出实招、办实事,现已完成重点院所的全面调研;二是科技惠民进社区行动。已完成应急包使用培训、食品安全、家庭应急防灾防护、军转民应急技术成果在北京市九个区县九个社区的服务实践;三是科技成果进市场行动。形成以平台为枢纽的在京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和服务。

    开展政策机制创新服务,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加强与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工商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经信委等政府部门合作,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的优势,为服务院所企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其中,在北京市科委《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开展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努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完成了“2013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促进专项”5大重点板块的组织工作,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中小型企业集聚快速发展;对科技服务业各领域进行统计体系、监测体系深入研究,为首都科技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入研究交易、经纪、咨询、评估、代理及科技企业孵化等服务业务规律,探索创新链条上多个环节衔接,服务体系中多元主体协同。以知识产权商城为服务依托,组织开展自主创新产品产业化服务试点,试点对319家企业的564个产品进行分析匹配,实现了总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多家院所的技术转移和院企对接。

    近期,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草拟了《北京市科技行业中介服务指导意见(讨论稿)》,对科技中介服务领域重点敏感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很快下发协会成员单位征求意见。

    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与海淀区政府联合建立的北京市军民结合产业园,以知识产权托管等多种形式,协调解决军工院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困难。多方协调为加快推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六大产业项目在京转化落地不断化解新难题,努力为在京军队科研院所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凝聚首都科技资源,提升协同创新服务能力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由政府推动成立的综合性、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平台,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本着“开放协作,聚集共享,融合创新,全面辐射”的原则,努力实现各类科技成果和服务需求汇聚,吸引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面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成果转化服务。

    今年下半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与北京市工商联合作,面向京区非公企业重点推出了最新68项中央在京院所科技成果,系统介绍了206家中央在京科研单位的资源条件情况,并在很短时间内征集到企业单位技术需求近20项,安排了部分院所企业进行面对面洽谈交流。同时,完成了在京院所节能减排、新材料技术成果等切实符合首都产业发展方向的资源调研汇集,形成了涵盖众多领域的重大技术成果目录,已达成多项重大成果交易和意向签约。

    通过提供平台科技成果发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股权代持等专业化服务工作,形成项目由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机制。通过加强与市工商联企业资源和各类服务资源的整合互动,采用市场化机制体制,抓两端、托中间,有效延伸成果—商品整条服务链。并最终形成让全社会受益、服务完善、流转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传送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大科技攻关,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迫切需求上来,使科技创新造福社会、造福百姓。“我们将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践行群众路线,为在京科研院所和企业服好务,‘开放合作’,务求实效,深入推进首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首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刘东威表示。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