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私人定制”打通成果产业化“隔离带”
发布日期:2013/12/13 15:33:06
查看次数:
【字体:
览30次

    春天种草,秋天收煤?这听起来像个玩笑。但在北京昌平,一种叫作“芦竹”的能源草正在被推广种植。这种草的热值与褐煤相当,但产生的污染物大大减少,在当地被冠以“绿色黄金”等美名。

    按照计划,未来几年昌平区将逐步用能源草这种“环保煤”取代原先的褐煤,着力打造“无煤昌平”。届时,该区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硫将由烧煤时的6万吨降低到0.48万吨。

    “初步测算,昌平要实现‘无煤’目标,需要能源草约198万吨,但北京可供种植能源草的边际土地并不多,缺口很大。”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成为昌平区科委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负责人姚乐的一块心病。

    “来料不足,我们只能考虑异地种植。但用什么草种、如何栽培等却不是我们的长处,看着一块‘大蛋糕’吃不下去,别提多难受了。”与中能华辰集团有同样困惑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经多方打听,两者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到在农业生物质资源与能源植物领域拥有坚实研究基础的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对于主动上门的“客户”,中心主任武菊英显得很恬然,用她的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出现这种现象,既有主动作为,也有市场‘倒逼’,甚至是两者合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就是要求我们的科研要更加贴近生产一线,更加贴近市场。简单地说,就是让科技服务也能‘私人定制’。这使得中心坚持‘课题支撑为基础,示范推广为主要路径,市场导向为发展方向’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武菊英说。

    课题支撑:获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最大公约数”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草业中心年均在研课题22个、年均到位课题经费490.2万元;2010—2013年,年均在研课题15个、年均到位经费506.1万元。

    课题量减少了,何以科研经费投入却增加了?对于记者的疑问,武菊英说:“这与草业的发展关联很大,也与我们的研发方向变化有关。一方面,观赏草研究从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建植技术研究向繁殖技术与产业化育苗转移;另一方面,对能源草的研究进入‘攻关期’,表面上看数量是减少了,但承担国家级课题和北京市重大课题的权重却有了明显增加。这反映出北京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草业科技的需求在扩大。”

    如何进一步发挥草业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使之既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实际和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凸显农业科研在建设北京成为“世界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一直是草业中心思考和探索的命题。在武菊英看来,面对“扑面而来”的市场诱惑以及“蜂拥而至”的合作企业,保持本真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不被赶超,就要一直保持领先。搞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科研仍是我们科研单位最应该干且应该干好的事,应用研究当然也要搞,但要取得一个最大公约数。”武菊英说。

    观赏草组的袁晓环博士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草业中心完成了对200余份观赏草的适应性和观赏性综合评价,筛选出50个适于北京地区应用的观赏草种,并从乡土资源中选育出“四季”青绿苔草、“京西”野古草等6个品种,填补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空白。

    “包括武主任在内的中心所有科研人员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寻草’,今年我们组就新收集到90余份能源草资源。”能源草组的范希峰博士对中心的这条“军规”印象深刻。

    在同行眼中,草业中心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最早开始观赏草、能源草相关技术研发;建立了北方最大的观赏草种质资源圃和国内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能源植物种质资源圃;最早开发“观赏草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能源草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平台……

    然而,作为都市型草产业的探路者,草业中心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行的脚步。“国内能源草和观赏草自有品种少得可怜的现状,时刻提醒我们任重道远。”武菊英说,只有“落地”的科研成果才有生命力。

    示范推广:实现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效能倍增”

    刚刚成功申办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北京延庆县对特别适宜滨岸带、湿地等景观休闲区域种植的优良观赏草种“需求极大”,为此找到了草业中心。

    这份“订单”附加了两项“额外条款”:一是要求中心提供适应在该地干旱、盐碱、贫瘠等土壤和环境条件下的观赏草,二是要求整体设计既体现节约低碳,又美化生态环境。

    面对这一“定制”服务,草业中心专门申请了“平原造林湿地保护工程滨岸带植物筛选与应用”课题,同时与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在滨岸植物护坡技术示范及湿地景观营造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还对参与工程的多家园林绿化公司进行了生产示范。如今,官厅水库库滨带和小河屯湿地已然成为当地有名的“园林景观”。

    与观赏草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相比,能源草的示范推广却让草业中心经历了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看上去很美”的能源草并未理所当然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生力军。受不能规模化种植、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等问题困扰,2009年后,曾经在国内“大热”的能源草开发和利用陷入了僵持阶段,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能源草不值得开发,中看不中用。

    暂时不能应用到生产,能不能先从示范推广入手探索解决不能可持续生产、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北京农林科学院专门将生物质能源学科建设列入院科技创新能力专项,连续6年从课题资金、平台及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

    示范推广,极大地推动了草业中心的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实现了“效能倍增”。观赏草方面,仅今年就累计为各区县及带运企业提供种苗1000多万株,除延庆生态环境改造地外,以“花境”的形式出现在植物园、颐和园等城市公园,在温泉公园、百旺公园以及绿堤公园等郊野公园内的沙生植物园,观赏草已然成为主景;能源草方面,在京郊6区县11处边际土地(沙化地、荒滩地、挖沙废弃地和污染农田)以及山东滨州与东营、宁夏平罗、天津大港、河北海兴与唐海、海南澄迈、吉林长春等6省区市8处边际土地成功示范种植能源植物2万余亩。

    市场导向: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生产间“隔离带”

    范希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能源草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就可旺产15—20年之久,并且平时基本上不需要管理,平均下来每亩每年种植成本不足100元。”

    与范希峰算的“经济账”相比,能源巨头中石油则更看重能源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他们看来,今天在废弃的油污地、滩涂地上播种生物能源的种子,明天就可能变成“绿色油田”,更能在能源大战中占据先手。

    负责技术开发的杨学军博士介绍,除耐寒和节水两大优势外,中心推出的“私人定制”服务更受市场青睐。“以前,我们只负责能源草进转化车间前的种苗繁育、规模化种植等上游产业链,但中石油、中能华辰等企业对原料的采收运输、加工与利用等下游产业链也提出了需求。为此,一方面我们将服务链延伸至整个产业链,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和评价;另一方面,中能华辰成功研制出生物质锅炉系列产品,大大提高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燃烧效率。”

    “如果说能源草的成果转化走的是‘价格路线’,那么观赏草的成果转化就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近几年频频现身于各大园林展会。上海世博会、北京园博会等,到处都有我们中心提供的观赏草种身影。”武菊英为草业中心能源草和观赏草的产业化,设计了两条不同的路径。

    “可‘定制’的科技服务加上针对性的‘推销’策略,使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生产间的‘隔离带’很容易被打通。”在武菊英看来,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其关节点有两个:一是你的科研成果能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你提供的科技成果价格够低。“为什么类似的产品我们的会更受欢迎?一定在这两个方面。”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技网 www.wokeji.com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