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开鲁县东风镇东风村的李文彬180亩耕地全上了滴灌。“和以前的大水漫灌比,滴灌省水省肥还省力。现在浇地方便多了,一开闸门就行,干别的活也不耽误。”他喜滋滋地说。
在开鲁县182万亩基本农田中,如今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133万亩。仅2013年,全县就整合资金3.2亿元,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
通辽,这个农牧业大市,正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进传统农牧业深度转型。
2013年,通辽市新建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174.7万亩,重点打造了3个10万亩集中连片膜下滴灌项目示范区;加快发展以肉牛为主导的生态畜牧业,全市牲畜存栏2055万头(只);启动建设11个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60亿公斤,占全区的1/4。然而,这60亿公斤粮食年产量的背后是26亿立方米水的消耗。
2011年,该市立足市情水情,提出“十二五”期间压减3万眼农业机电井的目标,大面积推进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建成80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其余耕地全部退出还林还草。
该市在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上大力推进膜下滴灌、高标准低压管灌、大型指针式喷灌等节水措施,加快推进生态节水。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展节水高产高效灌溉面积480万亩,压减农用机电井1.3万眼,实现年节约水资源3.1亿立方米。
该市水务局调查测算:膜下滴灌与常规种植比较,肥效提高10%,降低了50%左右的除草剂用量,亩均提高土地利用率14%。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还减少了耘耥、除草、追肥等工序,每年亩均节电17度、节省劳动用工3个,亩均增收300多元。
在推动传统农牧业深度转型中,该市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突出培育壮大科尔沁肉牛产业,重点打造科左中旗、科左后旗两大“百万头肉牛基地”,推进农业大市向畜牧业大市转变;发挥科尔沁沙地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围绕优质玉米、荞麦、红干椒、食用菌、沙地瓜果菜、沙地药材、禽类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多业并举,推动传统农牧业向高端化发展。
2013年,该市出台了肉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8项重点任务,全力打造全国养牛第一大市。12月24日,该市肉牛科学研究院宣告成立。这家集科研、咨询、培训职能为一体机构的建立,成为通辽2013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收官力作。
2013年,该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作为引导性资金,扶持骨干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大户。全市新建和修缮棚舍67.46万平方米,新建窖池55.4万立方米,新建标准化改良站点137个,落实青贮饲料基地327.2万亩、紫花苜蓿20.57万亩。当年,金融部门的贷款创纪录地达到了15亿元。2013牧业年度统计,全市牛存栏254万头,同比增长11.36%﹔出栏90.44万头,同比增长17%。
在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乌龙台村这个西瓜专业村里,伊凤波种植无籽西瓜不是最多的,却是这两年效益最好的。今年,他种了40亩西瓜,纯收入达到了19万元,1亩西瓜的收入顶得上7亩玉米。
如今,奈曼旗种植版图上可谓五颜六色:蔬菜、红干椒、西瓜、葡萄、小米、荞麦、中药材……奈曼旗农牧业局副局长李婉玉介绍,全旗400万亩耕地中,高效特色农业就占了100万亩,10万亩的西瓜成就了奈曼旗东北沙地无籽西瓜基地中老大的地位。
该市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深度转型,全力打造百万亩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开鲁红干椒、奈曼沙地西瓜、科尔沁区葡萄、库伦荞麦、扎鲁特杂粮已完成地域特色优势定位;清谷新禾、谷道粮原、蒙牛乳业、科尔沁牛业、谷润肉业等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歌猛进。
今年,通辽市还启动了11个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带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建设高端农畜产品基地,延伸拓展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李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