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发布日期:2014/1/8 9:44:05
查看次数:
【字体:
——霍林郭勒市2013年民生工作综述

 

2013年,霍林郭勒市坚持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落实到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上,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基本民生”刷新起点

“衣食住行”谁都离不开,谁都盼着好上加好。基本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一个个新的起点。该市顺应民意,不断刷新起点,让百姓生活质量步步高。

该市适应百姓对商贸服务业的新需求,加快建设商业网点,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目前,市区平均每35人就有一个商业网点。新开发的社区集中搞组团式商业中心,老居住区完善沿街网点,使群众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

为了让群众住有所居,该市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68栋,面积达23.3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4708户低收入家庭以及拆迁户的住房问题。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1891套、共计10.08万平方米,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启动了60栋、滨河路东棚户区改造工程,破墙、破窗、破门,低矮潮湿的3万平方米棚户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消失,64栋70万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拔地而起。

该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新建园区道路4条,改造城区主次干路5条,改造更新部分人行道和巷路,道路畅通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了更新及新增公交车辆、新建候车厅、新建站牌、新建及改建停车场4项年度指标。

“公平民生”突出重点

公平民生人人关注,朴素的愿望是期盼更是信赖。

“现在有了政策支持,我们一家子就办了这小饭店,小日子也红火起来了。”让黄丽才一家发生变化的,正是该市掀起的全民创业潮。一项项鼓励创业的政策,让小微企业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农户有了赚钱的“金饭碗”。该市以创业带就业,着力推进全民就业。该市依托大型人才劳动力招聘会举办了创业项目推介会,引进中小型创业项目500个。建立创业孵化基地3处,就业技能实训基地2个,2013年新增就业81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52人。

2013年,该市医保制度实现了城乡接轨,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正逐渐减轻。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职工医保最高实际支付限额提高至25万元。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居民医保年度按比例支付限额提高至15万元。

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各个角落。该市争取上级蒙古族薄弱校建设、民族幼儿园建设、校园标准化建设等资金3478万元,实施了第一中学、第三中学、民族中学和民族幼儿园续建工程,完成了第二中学、第四中学等15项学校修缮工程。投资120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步构建了教育系统信息资源网站,基本实现了校校通。加快改造教育城域网,逐步实现了中小学班班通及资源共享。通过公平竞争录用了40名优秀的专、本科应往届毕业生,为该市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职称评聘、招聘教师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坚持阳光操作,增强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热点民生”破解难点

该市在信访、司法、治安、医患关系等问题上,不回避、不绕行,直面热点,破解难点。

畅通信访渠道,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持党政领导开门接访、定期调度信访案件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各级干部既带案下访,也带案陪访,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于信访人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事情及时解决,难以解决的事情对信访人说清楚,并想办法积极解决。

“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全天有警控”是该市公安机关给老百姓的承诺。该市编织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类治安事件,命案破案率、侵财案破获率、网上追逃率均大幅上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司法彰显公平正义。建立权责一致的办案责任制,法官、检察官、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57.5万余元。强化和谐司法,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率达61.1%。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100名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1253件。

有效运用人民调解手段化解医疗纠纷。2011年成立的霍林郭勒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独立于卫生系统、保险公司之外的第三方,不收取任何费用,专司医疗纠纷调解。目前,调委会共受理案件15例,调解成功11例。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