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铸就辉煌 砥砺奋进再谱新篇
——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戴 宏
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最强音在中华大地高昂奏响,续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新篇章的帷幕隆重开启。
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从深入调研、路径清晰的顶层设计,到实实在在、具体可操作的层级措施,全区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各领域改革的生动局面,各项改革在“深水区”破浪前行,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壮士断腕、再造重生的勇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改革是什么?改革就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再造重生。其难、其艰、其险,需要坚定的信念、为民的情怀、敢为天下先的无惧无畏。
3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把改革作为不变的主题,在改革开放中大步前进,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区适应时代变化、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立足区情实际、加快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区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的现实选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发展中的矛盾和挑战、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的客观需要,是顺应各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客观需要。
2012年12月28日,在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到任不久的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坚持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倡导多做少说,看准了的积极试行,有成效的及时总结推广,不断增添发展的活力动力。
2013年3月19日,王君书记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强调要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
“原以为怎么也得几天才能办好,没想到几十分钟就办妥了,一点儿没耽误事儿。”2013年8月的一天,在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刚刚办好营业执照的李文华赞不绝口。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原来上百种办事程序简化为7种规范流程,明确每个流程的时限、责任,并固化到行政审批平台,各类审批事项办结时间比过去平均缩短60%以上。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关键环节的改革中,频频出拳,势沉力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力度,取消下放103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简政放权大刀阔斧,政务环境焕然一新。
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制定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自治区卫计委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完成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和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地质矿业、能源建设、交通投资三大集团,成立国航内蒙古公司并正式运行,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领域集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包钢集团厂办大集体完成企业改制变更登记,95%的职工已得到安置;森工集团改革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2014年上半年将启动实施。央企分支机构变更为独立法人工作初显成效,已变更或新设法人企业35户。一系列务实之举,不仅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还以市场化的方式调动了国有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研究制定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开展电力市场多边交易,实行大用户直供。调整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出台完善煤炭资源配置管理规定。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启动实施邮电通信及铁路运输业营改增试点。改革土地收储机制,建立起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土地收储平台。
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创新农牧业经营体系,各类农牧业合作社达到3.3万家,增长49%,成为拉动农牧民增收新引擎;土地和草牧场权流转面积分别达到2060万亩和6321万亩,占总面积的18.7%和4.7%。累计确权集体林地3.27亿亩,占总面积的99.8%。
提起合作社,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沙布尔台嘎查养羊大户乌力吉孟和十分自豪。他牵头成立的宏兴肉羊专业合作社,带动合作社成员和周边牧户养羊,去年仅养羊一项全嘎查牧民就增收450多万元。
承载发展新梦想,开创改革新纪元。改革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匙。
突破藩篱,敢于试水,改革创新迎来天宽地阔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动力、激发活力、创造新生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缓慢、非公经济缺乏活力,可以说是影响我区经济整体发展的两根“软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中,自治区党委将壮大县域经济、激活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专题研究,专项推进。
2013年6月,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新鲜出炉,确定了发展县域经济7个方面的25条指导意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
随后,自治区召开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会议,进一步加大扶持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的力度。各地各部门紧随其后,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地方配套的扶持县域经济、非公经济等相关政策,加大财税、土地供给、人力资源支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一项项政策落地有声。“扩权强县”试点是我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自治区授予盟市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凡是能够下放旗县(市)的,一律直接授予旗县(市)。此举极大地激活了县域发展的活力。
孟晓明去年底从深圳返回家乡包头,想办个装饰装潢公司,却因为缺少注册资金犯了难。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了政务服务中心,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顺利办成了。
以往,注册小微企业除一人公司外,办理营业执照前必须有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打入银行。这道门槛让许多像孟晓明这样的创业者有梦难圆。2013年,包头市适时推出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注册资本3年内分期到位即可,把小微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一斧削平。
其实,孟晓明们的“幸运”源于2013年6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的正式出台,比以往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7个方面70条具体措施,浸润着公平发展的理念,将阻碍、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一道道“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彻底拆除,为非公经济发展托起强力的政策支持。
开放也是改革。“地处三北”、外接俄蒙的独特区位,使我区更有优势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抓住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机遇,努力构建面向北方、服务内地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不断深化同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经贸合作,出台促进对外经贸和口岸发展的政策措施。《满洲里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二连浩特开发开放实验区工作方案》和《呼伦贝尔中俄蒙国际合作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已上报待批。
去年以来,满洲里集成材加工商刘君辉的业务增加了不少。“刚接了一车原木,我们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分别做成木方或集成材板条,销往大连的家具厂。”正在满洲里换装所忙着接货的刘君辉说,“最近很多厂家找我要货,几乎每天都要来换装所找货源。”
全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在我区扩大对外开发开放中,一直担当着“龙头”的重任。随着《满洲里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这个边境城市作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地位将进一步彰显。
与此同时,我区认真研究内蒙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总体定位和重点任务,启动相关规划和方案的编研工作。全面加强同周边省区的能源供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和区域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先后与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政府签订能源合作协议,与北京市签订了区域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苏省签订了共建省际合作示范园区协议。
任务抓落实,工作求实效;稳扎稳打,稳步推进;积跬步以成千里,积小胜以成大胜,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换来了一份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
县域经济精彩运笔——80个旗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准格尔旗等17个旗县(市)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旗县入围总量居西部第一;达拉特旗等27个旗县(市)入围“中国最具投资力百强县”,旗县入围总量居西部第一。
非公经济大步前行——全区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2%,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突破100万户,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对内对外开放活力迸发——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增长6%;口岸过货量完成6799万吨,其中满洲里口岸过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全面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4400亿元,增长25%。
“内蒙古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期叠加阶段,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些数字就是极好的证明。”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说。
锲而不舍,砥砺奋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历史在昭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准确把握其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要理性面对转型的阵痛,辩证看待成长的烦恼,以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以建设的心态推动发展。这样,才能让改革开放的航船稳健前行。
2013年11月25日至28日,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就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着手起草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会上,自治区党委各常委详细介绍了各自分管领域改革发展的情况,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省区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提出了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的对策建议。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区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提出6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自治区党委迅速落实,着手研究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摸底等前期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我区迅速召开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进行传达学习,确定12个重点课题,由党委常委牵头用半个月时间开展专题调研。
2013年12月3日至4日和26日至27日,自治区党委先后召开九届九次、九届十次全委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出台自治区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启动了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区坚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各项改革沿着正确轨道有序推行。 从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再到加快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我区的改革更加注重相互协同、良性互动。
鄂尔多斯市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
通辽市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着力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10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上同步突破。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 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稳增长、调结构注入了不竭动力。
2014年伊始,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务实之举紧锣密鼓——
1月10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正式出台,7大类30条具体措施明确了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路径。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中央《决定》和本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符合区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月19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今年启动实施68项改革任务,40项改革任务先行试点,39项改革任务待中央统一部署。同时,配套出台了分工方案。
1月29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强调,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思想共识、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把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2月8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成立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圆满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要抓紧制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和时间表,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切实把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推向深入。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全力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回望2013,内蒙古自治区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紧张顺利,成效显著;
走进2014,全面深化改革再次吹响砥砺奋进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