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12月7日揭晓,通辽籍我国著名飞机结构可靠性专家闫楚良教授当选。这是通辽市出生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7日下午,闫楚良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接过由白春礼院长颁发的院士证书。据了解,2015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61人,闫楚良教授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中国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为终身荣誉。
闫楚良教授1947年8月出生于奈曼旗白音昌乡(后改为新镇)博等沟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中学就读于奈曼旗青龙山镇中学,197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后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闫楚良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镇同先生,致力于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研究近40年,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他建立了一系列飞机经济寿命和高置信度中值载荷谱理论,发明了飞机悬空协调加载标定试验方法和飞机空间载荷实测技术,解决了我国采用一架飞机进行载荷谱飞行实测和用于机群定寿、延寿重大技术,承担和完成歼10等22种型号飞机载荷谱飞行实测与研制任务,实测346.5万亿飞行数据,成功用于数千架飞机定寿、延寿和结构可靠性设计,大幅提高了我国现役飞机安全使用寿命,将我国飞机飞行安全技术提高至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闫楚良教授现任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空军飞机可靠性专家组专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86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32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航空技术装备发展贡献奖,中国十大“当代发明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昨晚,记者拨通了闫楚良教授的电话。他说:“我是从通辽市奈曼旗农村走出来的,这次当选中科院院士,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今后我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把学科建设得更好,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