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市委“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的安排,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解决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促进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科技局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选派500名科技特派员。
2、创建10个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创业链。
3、培训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2000人次以上。
4、100名民大专家下基层服务。
5、建设1个秸秆转化示范村。
6、建设农村牧区信息化示范区。
7、培训农牧民2万人次。
8、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
二、工作内容
1、选派科技特派员。全市共选派500名科技特派员。其中,市直选派80人,各旗县市区、开发区共选派420名科技特派员。5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市1000个嘎查村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活动。
2、创建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创业链。围绕特色农牧业发展,认定玉米、肉牛、肉羊、生猪、肉驴、荞麦、红干椒、食用菌、设施农业、沙地葡萄10个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创业链,以此为载体,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就业创业等方式,辐射带动3000户农牧民增收致富。
3、培训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全年培训全市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2000人次以上,每名科技服务员受训1次以上。
4、专家下基层服务。依托市校合作平台,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内蒙古民族大学组织农学、动物科学、化学化工、医学方面的101名专家教授,深入基层开展种养植业技术和健康义诊服务。
5、建设秸秆转化示范村。建设年产2000吨生物质燃料生产基地,推广应用秸秆转化技术,使农牧民用上高效清洁的固化秸秆然料,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
6、建设农村牧区信息化示范区。用信息化打造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依托全市“六个一百”工程,集中实施节水农业信息化、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流通领域信息化以及清洁能源示范村建设。(另有实施方案)
7、培训农牧民。全年培训农牧民2万人次。其中,市直组织农牧民科技培训达到0.1万人次;各旗县市区、开发区共培训1.9万人次。
8、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市里重点推广10项新技术;每个旗县市区及开发区各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项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选派科技特派员
坚持“自下而上、按需选派”的原则,既要考虑基层的需要,又要考虑科技人员的专长,力求实现供需对接。各选派单位要按照“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建立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档案,定期听取驻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汇报,年终要根据科技特派员工作考核结果,选出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奖励。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设立全市科技特派员培训专项,建设3个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请进来、走出去”,搭建对外科技人才交流平台,邀请市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对我市科技特派员进行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创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创建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创业链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稳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拟通过充分考察和调研,制定我市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筹措资金,好中选优,确定玉米、肉牛、肉羊、生猪、肉驴、荞麦、红干椒、食用菌、设施农业、沙地葡萄10个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创业链,予以专项扶持。在创业链实施中,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注重创业典型的培育,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尝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业行动”,探索大学生作为科技特派员创业就业的工作模式。
(三)加强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培训
开展“老科协会员结对帮扶大学生科技服务员”活动,各旗县市区老科协选择1200名老科协会员与科技服务员结对,结合双方优势、特长爱好牵手结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采取老科技工作者与大学生科技服务员“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形式,采取成立老干部帮带小组、老专家指导服务团队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科技服务员开展工作。
(四)开展“百名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
在每个旗县市选定2个试点村开展此项活动。各专家分组开展活动,各专家组下基层服务每月不少于5天。活动主要采取现场会、培训班、技术咨询、技术讲座、技术宣传等方式进行,深入村组和农户田间地头、畜禽场舍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重点开展种植业技术、养殖业技术和健康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五)建设秸秆转化示范村
选择科左中旗西部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中秸秆资源丰富、群众认识高的村屯,建设1个秸秆转化示范村,推广应用固化技术转化利用秸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项目的前期考察论证,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选择技术成熟固化生产设备。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挥施工和技术监督。项目完成后,由有关的技术部门检查验收。
(六)培训农牧民
组建农牧业科技服务专家团,组织农牧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员等科技人员,深入村组和农户田间地头、畜禽场舍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服务。重点抓好备春耕生产科技培训,帮助农牧户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搞好定单式培训,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特派员集中服务等方式,根据农牧民的实际需求,编印技术资料,按产业开展集中和分散培训,并将培训场所办到嘎查村,办到农牧民家门口。
(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市及旗县两级通过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科技立项、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带动等方式,搭建技术推广平台,重点推广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良种繁育技术、秸杆转化技术、养殖新技术,抓好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积极培育科技特色产业,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工作进度安排
(一)选派科技特派员
(二)创建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创业链
4月中旬印发详细工作方案,5月初完成认定工作。
(三)“老科协会员结对帮扶大学生科技服务员”活动
由市老科协牵头于4月15日前制定实施方案,启动实施。6月份邀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巡讲团到我市对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服务员进行一次巡讲培训。
(四)“百名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
4月中旬印发方案,并启动实施。
(五)建设秸秆转化示范村
(六)培训农牧民
1、农牧民备春耕科技培训(2014年3月下旬到2014年4月底)。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在市科技局指导下,各旗县市区科技局要积极安排部署开展本地区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力争做到乡乡有培训、村村有培训,在4月底前完成对农牧民的备春耕培训。内蒙古民族大学科技服务专家团于备春耕期间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服务活动。
2、农牧民常规培训(2014年5月中旬到2014年底)。全市科技系统全年集中办班200场次,培训农牧民2万人次。依托10个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创业链,培训农村牧区实用人才3000人次。
(七)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
4月20前,各旗县市区制定并上报推广计划,确定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名录,10月底上报推广工作总结。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市科技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有关科室、单位及各旗县市区科技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市科技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动员筹备、督促检查、统计报道等组织调配工作(成员名单附后)。各旗县市区科技局、市直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科技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工作的领导,制定各自工作方案,迅速行动起来,确保工作落实。
(二)强化资金筹措,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协调内蒙古民族大学、市农牧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老科协、各旗县市区政府及通辽职业技术学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工作。探索建立科技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众多媒体,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对科技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工作的宣传,做好先进典型事例的报道工作,营造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提高农牧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科技致富积极性。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