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和这个小盒子的WIFI连接,就可以看电影看书了,种养殖技术的书这里都有,放牧时再也不闷了!听说这个小盒子还要向全国推广呢!”指着冰箱上放着的砖头大小的铁盒子,苏尼特右旗乌日根塔拉镇额敦都呼木嘎查牧民陶都芒来乐呵呵地说。
“这个小盒子‘官名’叫‘便携式移动数字加油站’,专门服务地广人稀的地区。它集服务器、存储设备、WIFI为一体,配合便携式天线,辐射半径可达1到5公里,我们也称它为三级数字加油站。它是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的资金来建设的。”内蒙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部主任张树杰说。
据介绍,移动数字加油站分3级。一级设在互联网可以达到的乡镇苏木。二级设在距离乡镇苏木较远、无法连入互联网且牧民相对集中的定居点。三级设在更为偏远的居住分散或不固定的牧民居住点。每级数字加油站都存储有2—4T的数字资源,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在信号覆盖区域的牧民,可以借助WIFI,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访问加油站的数字资源。其资源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提供。
“2T的存储器,能放入1万小时蒙汉文精选视频、7.2万余册蒙汉文电子图书等内容,容量是很大的”。张树杰说。
陶都芒来最近的邻居离他家5公里。因为小盒子还没有全覆盖,周边的邻居开始来他家“共享文化”,定期下载和更新学习娱乐的数字资源,给生产生活“加油”。
这个造价不高、可以随时移动的小盒子,正在以低成本方式,解决分散的牧民与分秒更新的数字信息资源“隔离”的大问题。
张树杰说:“三级加油站组合在一起,就是‘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工程2012年8月启动实施,目前已经在全区7个盟市的14个旗县开展试点工作,共建设15个一级数字加油站、2个二级数字加油站、70个三级数字加油站,网络覆盖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服务农牧民10万余人。”
自治区图书馆馆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主任李晓秋说:“我区有近800万农牧民还生活在网络覆盖面小,或者根本没有网络覆盖的数字信息盲区。‘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就是要让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到人。”
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评价:“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为国家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可将这一成熟的服务模式在我国边疆、海疆省区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