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个小科技园 托起科普惠农一片天
发布日期:2016/7/29 8:36:44
查看次数:
【字体:

去年,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科技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我市小科技园建设全面展开、迅速覆盖,目前已建设各类小科技园433个。433个小科技园,彰显的是全市各级老科协和老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农民需求的“大思路”,展现的是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倾情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作为”。

院地合作,提高科技支撑力

2013年以来,市老科协与北京、内蒙古、通辽三级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深化。今年,市老科协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创建科技示范园区13个,包含科技园57个,涉及MC278、MC703、MC812、京科516等7个玉米品种共650亩。与通辽市农科院联合创建科技园10个、共100亩,示范种植通平118品种。春耕时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通辽市农科院的专家对小科技园的技术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技术培训,提供了详实的技术资料。玉米专家还定期到科技园区实地指导和察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园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示范能力。

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种植收益

针对玉米价格下跌、玉米供给失衡等现实情况,小科技园积极发挥结构调整中的平台作用,开展“粮改饲”“粮改经”的试验和示范,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市和各旗县市区老科协一方面与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对接,创建青贮玉米核心试验和示范园区。围绕现代牧业、科尔沁牛业等现代大型畜牧业产业、企业,与合作社对接,或成立青贮合作社,开展青贮种植试验和示范。全市共建有青贮类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园30多个、400余亩。科尔沁区余粮堡镇西高村的王晓东,去年种植的青贮平均亩产8吨。今年,他将自家的30亩地又建成了小科技园,种植了海牛甜高粱和京科516,并试验间作模式。此外,各地老科协还根据当地的特点,积极带领农户外出考察学习,引进各种经济类作物示范种植。开鲁县老科协与大榆树镇政府共同投资建设药材7亩,引进桔梗、防风、牛夕等7种药材辐射种植350亩,并成立了大榆树镇礼仁药材合作社,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庭院种植,引导发展庭院经济

为做好庭院“四区分离”中的蔬菜区建设,科左后旗老科协在查金台、努古斯台、好力保等地通过抓典型户建立小科技园11户(个),并为科技园种植户打井配泵,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老科技工作者王连生以自家庭院为中心,利用周边近100亩地,种植蔬菜和林果,院内种植蔬菜品种20多个,对当地农牧民进行示范和指导。扎鲁特旗鲁北镇永兴村村民史玉和,利用自家庭院种植了5亩枣园,每年育苗卖枣的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奈曼旗老科协指导农户引进和试验名优新特瓜果蔬菜新品种,如甜叶菜、香椿、无刺黄瓜、清香脆玉甜瓜、西兰花等,平均亩效益达4万元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