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承和保护传统蒙医药文化,提高蒙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蒙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中国蒙医药文化品牌,8月16日,内蒙古(通辽)第二届蒙医药产业博览会暨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蒙药学术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博览会)在通辽召开。今年的主题是“聚势蒙医药、融入‘一带一路’新发展”。
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刘新乐,市委书记罗永纲,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主席、奥地利兽医大学博士生导师迪特,国家食药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司副巡视员李金菊,河北省保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文,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玺,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许宏智,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自治区卫计委党组成员、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国际蒙医医院院长乌兰,自治区民委副主任李国成,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振玉,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永胜等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国家相关部委、自治区相关厅局及全国八省区蒙医医疗机构、蒙医药科研院所、药品批发连锁企业以及国内外从事蒙医药研究的专家应邀参会。
刘新乐在讲话中强调,蒙医药发展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草原各民族的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内蒙古蒙医药事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在蒙古国、俄罗斯打响了蒙医药品牌。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蒙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推动蒙医药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保护和创新发展好蒙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快推动蒙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杨玺在致辞中说,“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的蒙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蒙药材种植、蒙药制剂的规范、蒙药品种的注册等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将更加重视蒙药产业发展,推动蒙药绿色健康发展,推进蒙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蒙药科研开发力度,开拓蒙药国际国内市场,推动蒙药产业重点项目的落实。
罗永纲在致辞中说,通辽是蒙医药文明的发祥地。多年来,通辽市始终高度重视蒙医药事业发展,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台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蒙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和对外交流全面发展。特别是自去年首届蒙医药产业博览会以来,通辽市认真履行签署的各项合作协议,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建立完善整体谋划、系统运行、协同共建的蒙医药工作运行机制,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打造中国最大的蒙医药科研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把蒙医药产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的拳头产业重点推进;组织抢救整理挖掘蒙医药古籍文献,名师名医专项带徒传承,弘扬蒙医文化和诊疗技术;以“公司+合作社+农牧户”方式建设药材基地6万余亩;依托蒙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蒙医药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各级蒙医院投入支持力度,推动蒙医药文化传承、药材种植、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产品研发、临床应用、医疗保健等融合发展;培育出了内蒙古蒙药集团等知名蒙药企业,肝病、肾病、风湿、接骨等疑难杂症重点诊疗专科,保利尔胶囊、海伦胶囊、尿毒清颗粒、珍宝丸等蒙药品牌,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壮大特色民生事业、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陈永胜在致辞中说,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蒙医药发展过程中坚持特色办学,打造蒙医药国际一流学科;坚持协同发展,建设国际蒙医药研究中心;坚持文化传承,打造蒙医药文化品牌;坚持国际视野,把握向北开放的新机遇。
通辽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蒙药材种植基地、蒙药生产基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蒙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届博览会以蒙医药学术高峰论坛、蒙医药产业博览会、学术考察为载体,全面展示独具特色的蒙医药文化、蒙医药科技成果、蒙医药产业化、蒙医传统疗法等民族医药瑰宝,积极推动企业与企业、国际与国内蒙医药技术合作交流,是专业性最强、规模最大、供需双方最全的蒙医药产业的行业盛会。会议期间不仅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继承和保护传统蒙医药文化”建言献策,还有新药研究成果、蒙药产业发展成果发布。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