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玉米生物产业向集群扩张
发布日期:2014/8/12 8:37:39
查看次数:
【字体:

近日,记者在梅花生物多糖及氨基酸系列产品生产线上看到,工人忙碌而有序的身影穿梭在生产线之间,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今年我市重点推进的6个玉米生物产业项目之一,科尔沁区梅花三期普兰多糖项目进展迅速,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年产5000吨普兰多糖、5000吨海藻多糖、2万吨小品种氨基酸及其配套合成氨及动力车间已建成投产。

我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资源丰富,粮食总产量占自治区的四分之一,被誉为“内蒙古粮仓”。据统计,2013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181万亩,年产优质玉米607万吨。依托这一资源优势,我市坚持走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玉米生物产业迅速做大做强。目前,我市集聚了21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能力达500万吨,发展了淀粉、味精、氨基酸、酒精等12个品种的产业链,形成40万吨味精、20万吨氨基酸、10万吨葡萄糖酸钠、5000吨普鲁兰多糖、1万吨肌醇、100吨辅酶Q10、5万吨硬葡萄糖淀粉脂、25万吨玉米啤酒粉等玉米生物产品的产能,部分产品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瞄准延伸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我市将玉米生物产业作为全市十大支柱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推动资源的精深高效、循环利用,力争玉米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建设有市场话语权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和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生产基地。

培育领军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把发展的切入点定位在玉米就地转化增值、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产业上,把玉米当作工业资源来经营、来谋划,瞄准全国玉米精深加工的大企业、大项目主动出击,着力引进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重点打造了梅花、利牛、玉王、德瑞玉米、万顺达淀粉等企业,并引导相关龙头企业及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目前,以科尔沁工业园区和开鲁县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玉米生物产业集群发展较快,其他旗县也结合玉米生物产业的发展,规划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形成上下游相连、相互配套的循环发展方式,全市玉米生物产业层次实现提升,建设国家级玉米生物产业基地进程加快。

立足资源优势,走玉米精深加工之路。我市充分发挥“通辽黄玉米”质优量足的绝对优势,紧紧围绕打造玉米生物产业“树型”产业链等方面引进项目,重点发展氨基酸类、淀粉糖类、聚乳酸类、变性淀粉类、酒精下游类、抗生素及维生素类六大系列产品,促使玉米加工企业由生产淀粉等初级产品向谷氨酸、氨基酸、玉米油、葡萄糖酸钠系列深加工产品转变,玉米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全市转化玉米327万吨,玉米精深加工产品达到69个,玉米生物产业实现产值502亿元、实现税金11亿元。同时,以现有产业规模和工艺技术为基础,重点在氨基酸类系列产品、淀粉糖类系列产品、聚乳酸系列产品、变性淀粉系列产品、酒精下游系列产品五个领域上做文章,今年力争玉米生物产品品种突破100个,培育产值1 —— 10亿元的企业13家、10 —— 50亿元的企业6家、50 —— 100亿元的企业1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力求在产业发展五大关键领域上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打造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玉米发酵工业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以科尔沁区、开鲁县为重点区域,以梅花生物、玉王生物、利牛生物、康为斯玉米、康臣药业等为重点企业,以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重点向酸、糖、醇、胶、药方向发展,努力在玉米生物产业集群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以通辽为区域中心的玉米集散地效应已经显现,现已形成内陆港、通辽物流园、金港物流、科尔沁工业园区综合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年货物吞吐量可达3.7亿吨,促使我市玉米生物产业稳定初始加工、发展精深加工的扩张潜力不断扩大。到“十二五”期末,我市玉米生物企业将发展到23家,玉米转化能力达到56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产品达到100个,玉米生物产业实现产值620亿元、实现税金18亿元,玉米生物产业所占比重将达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近20%。

长江造型:加快硅砂

资源深加工升级步伐

科左后旗长江造型材料公司是一家集硅砂采选、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性高新技术企业。年设计采砂生产能力为50万吨,可年生产覆膜砂16万吨、焙烧砂8万吨。公司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400多家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铸造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