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9日,沙漠化土地恢复与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在通辽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蒙古大学、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主办,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内蒙古民族大学协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通辽市人民政府承办。研讨会以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为主题,旨在总结土地沙漠化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提升研究与治理水平,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服务国家和区域土地沙漠化防治决策需求。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院士王志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院士孙鸿烈,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程东红等出席开幕式;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杜梓出席,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出席并致辞,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副厅长杨劼及社会发展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白向群副主席指出,近年来,自治区通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对沙漠化土地恢复与资源持续利用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特别是在科尔沁沙地探索类型多样的产业化治沙模式,通过一系列产业技术支持,逐步形成集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目前,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5%,治理难度依然很大,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创新服务水平,为建立完整的基础研究、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科技创新链搭建平台、完善创新功能;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重大科技合作计划,鼓励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强化技术培训、专题研究等多种合作交流,分享新经验和新技术,攻克自治区沙漠化防治的难题;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合作,鼓励企业设立科技创新计划、建立创新平台、组织攻关团队,鼓励生态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沙漠化治理。
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共有223人参会,汇聚了来自日本、韩国、以色列、美国等国的学者、科学家,分享了中外沙漠化土地防治、沙产业发展的先进科学理念与技术成果,交流新经验和新技术,展示了我区生态建设及沙产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