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21日,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物栽培委员会玉米学组组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带领院士工作站课题组成员成广雷博士、王荣焕博士在通辽市农牧业局副局长张连宇的陪同下,深入科尔沁区、开鲁县和科左中旗现场勘查评测了玉米节水增效粮食功能区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情况,并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考种分析玉米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产量状况。
赵久然研究员等一行对通辽市玉米节水增产增效粮食功能区规模之大,在全国少见,尤其是在大旱之年玉米实现丰产丰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就今后巩固粮食功能区建设成果,推进通辽地区玉米稳定增产提出几点建设性指导意见。
一是利用现有的滴灌体系,大力推广滴灌不覆膜免耕栽培技术。在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在玉米生产中的优势作用,实现肥料按照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求量,合理增施肥料,做到化肥深施到位,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玉米生产成本,增加农牧民收益。
二是大力推广山沙两区大垄沟播全膜覆盖技术。山沙两区的农田不同于平原灌区基础条件,但是耕地面积较大,热量充足,粮食增产空间大,是全市实现粮食增产农牧民增收的重要补充。因此,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最终使玉米生产最大限度地摆脱春旱、倒春寒以及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制约,提高出苗率,促进发育,提早成熟,进而打造具有山沙两区特色的节水高效粮食功能区,意义非常重大。
三是立足品种特性,合理确定播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强化苗期管理,确保增产增收目标实现。
四是因地制宜,立足节水高产高效目标,加快华农887、京科968、厚德198等适宜机收抗旱新品种的推广进程,促进通辽地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五是加大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尽快装备高架喷雾设备,不仅要做好玉米生育前期、中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更要做好玉米生育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玉米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