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阴文娟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牧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因地制宜,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了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全市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日前,记者就发展现代农牧业,推动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问题采访了市农牧业局局长刘凤武。 问:我市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我市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中央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1号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和农村牧区“8511521113”工程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玉米、肉牛和特色绿色农畜产品等主导产业,推动通辽市现代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问:我市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一是以科技为先导,推进现代种养业适用技术集成应用。在种植业方面:全面推广玉米种植“一增四改”技术,“八个统一”的管理模式,推动 “四项关键技术”100%到位等集成应用。今年,我市共计完成国家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区75个,总面积81.82万亩;新建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170.1万亩,总面积达到了651.17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种植面积79.9万亩。在畜牧业方面:以抓基础母畜为重点,着力推进扩繁母牛“万千百十”示范工程,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升肉牛质量;加强牲畜种源建设,提高优质良种供种能力,扎实推进家畜改良,全市年完成牛冷配65万头以上。二是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化合作社和农牧业企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牧区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三是着力推动农牧业标准化生产进程,稳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制定了玉米、肉牛等九个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了21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四是大力宣传,打造绿色科尔沁农畜产品品牌。今年我市组织100余家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千余种产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并分别在呼市、北京举办通辽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展示我市农牧业科研成果。注重“人文化、品牌化、国际化”特色,突出我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和优势特色产品,提升我市绿色农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五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14年,我市8个旗县市区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健全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完善了农机推广五项制度,建立起“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技术推广模式,通过技术员包村联户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入户率和覆盖率。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我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十一连增”,总产达到234亿斤。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4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达2091万头只。全市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6家,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56家,预计2014年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10%,增加值110亿元,增长9%,转化玉米90亿斤。全市农牧业部门监测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3199个,成员总数69216人,带动非成员136533户。农机化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农机总动力达63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今年全市举办农牧业科技培训班6358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万余册,培训农牧民79.89万人次,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不断提高。 问:目前如何进一步推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 答: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我市将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强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乡镇涉农公共服务机构基础条件建设成果。鼓励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围绕发展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拓展服务范围,以此更好地推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 问:下一步,我市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答: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绿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不断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注重特色品牌打造,积极发展“三品一标”产品。继续实施“8511521113”农牧业重点工程,力争完成工程各项目标任务。注重经营体制创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不断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将我市现代农牧业的步伐迈得更坚实。 |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