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技术创新促转型 内蒙古打印“绿色名片”
发布日期:2014/11/24 14:10:18
查看次数:
【字体:

 

原标题: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水平,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革命

 

内蒙古打印“绿色名片”

 

  “一煤独大”,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内蒙古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如今,煤炭产业也成为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走出简单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传统发展方式。这为内蒙古煤炭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作为国家高水平新型煤化工试验示范基地,内蒙古将致力于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水平,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的产业革命。

 

  清洁能源成为发展突破口

 

  “以2002年全区煤炭产量首次过亿吨为标志,内蒙古煤炭产业曾经历了十年黄金期。在这段时期里,煤炭最高利润占到全区工业利润的近一半,同时,也带动了内蒙古GDP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王秉军说。

 

  进入201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国煤炭价格、利润开始下跌。内蒙古煤炭工业局副局长陈泽介绍,2013年,全区煤炭价格、利润、税收均出现负增长。与煤价最高的2011年相比,2013年全区煤炭行业收入减少1100亿元,煤炭企业亏损面达23.8%。如何发挥优势、做好煤炭转化这篇文章,成为一道难题,摆在了内蒙古的面前。

 

  冬季降临,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内,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目前,我们每年可以转化煤炭近200万吨,不排放一滴废水。待二期工程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和三期工程100万吨甲醇技改项目及5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成后,它将成为内蒙古的一张新产业名片。”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庄荣华自信地说。

 

  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的全国首套装置均在内蒙古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煤化工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些试验示范项目的成功,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煤化工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世界首套特大型煤基甲醇烯烃工业化示范工程,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自建设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我们开辟了一条以煤为原料生产烯烃、聚烯烃的新型煤化工技术路线,甲醇制烯烃核心装置采用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技术,奠定了我国在煤制烯烃工业化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神华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总经理武兴彬介绍。

 

  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延伸升级

 

  “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短,技术含量低,必须用先进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延伸升级,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王秉军表示,在传统煤化工中,电石、焦炭、煤制化肥占全区化工产业总产值的80%,抓住这三方面,也就抓住了内蒙古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的“牛鼻子”。

 

  目前,全区电石行业已经完成80%的改造升级,彻底解决了自治区电石行业存在的废气、高温余热、废渣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延长了产业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经过技术改造升级,全区焦化行业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深加工水平进一步提高;构建起煤焦化—煤焦油—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等多条产业链。

 

  全区已形成煤制合成氨生产能力408万吨,煤制尿素生产能力574万吨。在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的装置设备、工艺技术,加之成本优势,使得内蒙古煤制化肥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创新升级,内蒙古传统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融合速度持续加快,产品附加值日益提升,资源、能源优化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根据规划,预计2019年前,内蒙古将有336亿立方米煤制气、592万吨煤制油、500多万吨烯烃等陆续投产,由此将消化并减少原煤运输量近2亿吨。加上电力用煤,全区原煤就地转化率将达到一半以上,还可直接提供约1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约4000亿元GDP增长。届时,相信内蒙古煤炭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记者 汪波 吴勇)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