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新技术产业配备芯动力 ——新常态新亮点 内蒙古重点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九
这个夏日,贺景春所在的包钢技术研发中心格外忙碌。
在钢铁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时,高新技术与新产品成为包钢逆流而上、提质增效的不二利器。
一项项亮眼成绩扑面而来:在线余热淬火钢轨批量出口至印度尼西亚;30吨轴重贝氏体钢轨试铺中南通道;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制出大容量复合式室温磁制冷机……
“近几年来,包钢新产品开发势头强劲,开发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年提高。仅今年前5个月,受理专利125项,授权63项。40余万吨的新产品,比常规产品增收8000余万元。”包钢技术中心信息研究所所长贺景春说。
这是新常态下,内蒙古企业舞动高新技术的一个缩影。
当前,从政府到企业,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的决心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而强烈。高新技术已成为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因子,高新技术产业日渐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新常态就要有新作为。作为内蒙古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尽管起步晚、规模小,却正以昂扬的姿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紧抓新机遇,挺起产业腰杆!
科技含金量就是真金白银
6月18日,呼和浩特金山永业生物园研发基地,研发人员正进行腐殖酸植物生命素系列产品开发。
将科技含金量转化为真金白银。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永业集团尤为重视科技研发,于2010年成立了内蒙古永业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2012年,永业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13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近5年来,我们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亿余元,开发新产品60多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已获得授权证书24项。尤其是我们研发的永业生命素专利系列产品已全部实现产业化生产,被广泛应用于粮、棉、油等大田作物和瓜果蔬菜等经济类作物上,已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为农民增收约500亿元。”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颇为自豪地说。
永业集团的创新突破,无疑是在我国经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企业寻求发展的一条新通道,也是支撑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
事实上,尽管去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含金量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有了突出变化,从过去的一煤独大逐步向产业多元化转变。
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今年一季度成绩斐然。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现代煤化工、稀土、风电、云计算、单晶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也保持全国领先。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9%;稀土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1%。
当然,这样的成绩单,离不开内蒙古对科技的大力度投入。
2014年,全区科技投入33.03亿元,较2013年增加2.4亿元。通过实施实用技术转化工程,一大批高技术成果应用到经济领域,提高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北重集团利用3.6万吨垂直挤压机生产的超临界厚壁锅炉管首次在百万千瓦机组应用;北方股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TE240、260电动轮自卸车已投入批量生产;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公司研究开发了二代产品奶牛超级性控冻精新产品,并在全国5000个大中型牧场推广……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装上芯动力。
201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1806.33亿元,同比增幅10.8%,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1.9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体制改革孕育黄金机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依靠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将逐步被依靠创新驱动的模式所取代,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将逐步成为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新常态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被提上了更重要位置。科技创新在国家和自治区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国家推动科技改革发展的措施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力。
“2015年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从概念上来讲,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被广泛热议,反映出我们正面对着良好的发展环境。”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池波说。
他认为,国家进入了一个全面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阶段,一系列新的扶持政策措施将会不断产生,这将使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得到更大发展。
“中央8号文件的发布,将会全面优化更加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比如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行业垄断,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空间,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业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向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健全有限使用创新产业的采购政策等。国家各部委、自治区将陆续出台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这些都会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非常实惠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池波说。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在这一形势下,各级政府也将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使高新技术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而内蒙古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正在运筹帷幄,抢抓发展机遇,希冀得到更多的扶持。
“现在的形势非常不错。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们公司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一直在筹划着甲醇的深加工路线,最终把久泰能源内蒙古化工园区建设成为聚烯烃、聚酯纤维的煤基新材料生产基地。”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副部长何大龙说。
目前,久泰利用已有的甲醇产能及周边甲醇生产优势,正在建设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同时,正在谋划开辟甲醇深加工的路线,进一步延伸煤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条。现新建100万吨甲醇技改及50万吨乙二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26亿元。
“久泰的科技战略正在成为生产力。”何大龙说,久泰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为煤化工战线的生力军。
像久泰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共有209家。其中,有13家企业成功上市。
“新的机遇,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有专家指出,要以增加科技投入为抓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成为技术投入、研发决策、技术开发、成果运用的主体,壮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力。
打通成果产业化隔离带
2014年底,在深圳市中兴集团公司所见的一幕,至今让池波震撼不已。
“进入位于中兴总部的办公大楼里,有一面至少50米长的墙,满满地记载着他们获得的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可能有上万项,全是有效或最新的专利。这就是他们强大的地方啊!”池波感叹。
在内蒙古,近年来虽然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仍然较小。而且不少企业科技人才缺乏,研发的持续能力和积极性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足。
“从经济结构来讲,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亟需做强做大。今年,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成为考核盟市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会推动各地区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积极性。”池波说。
在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究竟该怎么做?
于光军提出:“要产学研政协同推进,打通成果与产业化的隔离带。”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认为,内蒙古要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企业、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同时,启动运营自治区科技协同创新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并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库。
目前,一项项举措正在内蒙古大地上全面铺开。
在应用研发资金中加大成果转化经费比例,引导和调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技术市场、展会推介等多路径、多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打破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生产之间的隔离带,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和市场效益。
整合科技项目、人才与平台,有针对性地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现有的平台载体,通过项目支持等措施,建设一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基地,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力度,全方位开展与国内其他省区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与俄罗斯、蒙古国、独联体等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关系,塑造国际创新合作竞争新优势。
……
依托创新驱动,内蒙古正在加速孕育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在经济减速换挡、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下,担负着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向着目标加速前行:到2017年,内蒙古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要从现在的第三梯队上升到第二梯队,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46%。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