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0日,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已累计投放贷款110.26亿元,覆盖57个贫困旗县、415个乡镇、4322个行政村,支持了20.67万户农牧民和111户扶贫龙头企业。仅2014年,工程项下农行“金穗富农贷”支持的近13万农牧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金穗强农贷”支持的96户扶贫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9.4亿元,上缴利税5.3亿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3625人,间接带动贫困农牧民15.2万人。
显然,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走出了盘活农村经济的一步好棋。
“贷款无抵押、利息低,还上门服务,活了70岁,第一次赶上这么好的事儿”
铡草,拌料,添水……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韭菜庄乡盆地青村一座新落成的标准化牛舍里,70岁的白生小和儿子天刚亮就忙了起来。
“自从养了牛,我脱掉贫困户的这顶帽子就有盼头了。这可要感谢农业银行发放的‘金穗富农贷’啊!”白生小感慨地说。
白生小一家老小6口人,家里除了26亩靠天吃饭的旱地外,再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几年,他也想搞点副业,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状况,可是一想到没有本钱就退缩了。
“去年,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家里,跟我说贷款不要抵押,政府还补贴利息,还贷款手续上门办理,我刚开始不相信,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可是,村干部跟我说这是真的,是政府和银行联合搞的扶贫工程,这可把我给高兴坏了,我有养牛经验,这下本钱也有了,真是太好了!”说起贷款的事,刚开始有点拘谨的白生小有些兴奋地打开了话闸子,“我很快就贷上了5万元,建了牛舍,买了肉牛。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喂牛挺辛苦,可一想到一头牛能挣3000多元,就浑身充满了劲。只要伺候好它们,然后慢慢扩大规模,往后的日子就越来越有奔头了。”
白生小口中的扶贫工程正是2013年11月以来自治区实施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而他是该工程下20.67万户“富农贷”受益农牧民之一。
2013年,自治区创新扶贫机制,在57个贫困旗县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并迅速制定“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方案: 2013年到2017年,自治区财政每年注资4.75亿元设立风险担保补偿金,为银行向贫困农牧户和种养殖大户、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发放的扶贫贷款提供担保。同时,投入专项资金为扶贫贷款贴息,其中贫困农牧户贷款的年贴息率为5%,农牧业龙头企业等其他类型贷款的年贴息率为3%。把经过扶贫部门认可的种植、养殖大户、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列为支持对象,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贫困农牧户增收和贫困旗县经济发展。
农行内蒙古分行成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唯一一家合作金融机构。“举全行之力,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农行内蒙古分行的表态斩钉截铁。
为强化贷款的扶贫功能,农行内蒙古分行扶贫贷款的年利率被定为8.4%,已接近该行的运营成本,并将农牧民单户贷款起点金额从3000元降为1000元。贷款期限也从以往的春借秋还,改为按贷款项目的生产销售周期灵活确定,且一次授信3年,期间可随借随还。
“我实际付的年利率才3.4%,5万元一年才付1700的利息,这跟白用人家钱有啥区别呢?我活了70岁,第一次碰上这么好的事。所以,我是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感谢农行!”朴实的白生小话语总是离不开感谢。
白生小的感谢是所有受益农民的心声。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落到了十几万农牧民的心坎上,温暖而有力地推动着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与受益富农贷的农牧民一样,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同样也为县域小微企业贷款开启了绿灯。
内蒙古安达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兴安盟突泉县,是兴安盟突泉县禽产业的领军企业。多年来,该企业因抵押担保难落实一直困扰企业的贷款融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2014年,农行为该公司发放“金穗强农贷”贷款8500万元。有了资金支持,企业3000万只肉鸡屠宰厂顺利启动投产,整个禽产业链条全面启动,使企业摆脱了2012、2013和2014年上半年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速生鸡事件的影响,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带动了全县1500户养殖户,实现牧业产值5.4亿元,工业产值10.8亿元,拉动养殖户增收4000万元,带动就业3000人,实现就业收入4500万元,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万元,拉动县域24万农民人均增收210元。
事实证明,不论是针对农牧民的“金穗富农贷”,还是针对小微企业的“金穗强农贷”,经过1年多的发展,已充分发挥出“授之以渔”的扶贫作用。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现了‘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该模式以普惠制为特点的内蒙古金融扶贫模式,是扶贫开发的新尝试,起到了‘扶贫扶志,治穷治心’的效果。”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跟老百姓打交道,就得接地气,才能把金融扶贫工作开展的更深更广”
6月底,记者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山县梨花镇东壕赖村采访,见到了正在走村串户的农行卓资山县支行的2位当家人:行长刘建平、副行长赵志军。他们正在村里调研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发放情况。
让记者诧异的是,俩人都穿着看起来已不是很新的休闲装,脸晒得黑黑的,站在村民堆里,如果没有人介绍,很难想象他俩是金融业的白领。而在记者的印象里,银行的工作人员都统一着装,白衬衫、蓝裤子似乎已成为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统一形象,而眼前的这两位与这一形象完全不挂钩。
“与农民打交道,要让他们信任咱,就得接地气,融入他们中间,才能把金融扶贫工作开展的更深更广。如果穿得西装革履,村民们就会与我们有距离感,所以我们来村里工作从来不穿工作服。”刘建平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听说记者要采访一个叫李继小的贷款户,他俩直接带路到了李继小家。“从宣传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相关政策到农民贷款用途的回访,我们来这个村的次数都数不清了,所以对于哪个老乡住哪儿,我们基本上都熟间熟路。”赵志军边走边说。
事实上,只要是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覆盖的旗县,就有大量的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工作人员像这两位支行行长一样整天奔波在田间地头。
这是农行内蒙古分行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自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以来,农行内蒙古分行把该工程的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全面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配合到位。农行内蒙古分行专门成立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强化与各级地方党政的协调联动。充分借助政府的管理优势,发挥乡镇扶贫专管员和村级“两委”班子在贷户选择和推荐环节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政府扶贫部门开展联合培训、督导,确保扶贫政策、金融产品、工程服务等各项内容、措施落实到位。
——大力创新产品,确保服务到位。按照商业化运作原则,专门研发了额度高、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适合农牧户的“金穗富农贷”和适合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穗强农贷”两款产品。全区各地农行机构按照“一县一特色、一行一路径、一村一对策”的思路,根据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特点,结合57个旗县资源状况,有效满足集中连片、产业链带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动下的农牧户和县域涉农法人客户的融资需求。
——优化内部流程,确保效率到位。根据“政府担保补偿资金”服务模式特点,对信贷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提高审批效率,贷款多审请到发放到农民手中仅需要3—7个工作日。
——加大倾斜力度,确保资源到位。对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57个县域、涉及到的60个支行,通过调整中后台人员补充到前台;通过招聘大学毕业生、村官、二线人员返聘等措施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在信贷资源和财务费用上,专项匹配“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信贷规模,单独核定基础费用、战略费用及固定资产投资,单独配置人员奖励费用等,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资源保障。
——严肃工作纪律,确保管理到位。农行内蒙古分行严控贷款风险,提出了“八个必须”的工作要求和“五个一律”的禁止性规定。对出现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取银行贷款或借助政府风险补偿金掩盖原有贷款风险及办理贷款中收受现金或索取好处的,收贷不入账、截留、挪用贷款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从重处理,确保“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
在农行内蒙古分行系统内上下联动、凝心聚力下,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实施1年多来,全区57个贫困旗县平均每个旗县贷款突破了1.9亿元。
设立风险补偿金,创新担保模式,金融扶贫服务安全稳健前行
“家有千万,四条腿儿的不算。”在内蒙古农村牧区流传的这句谚语,在农牧民向银行贷款时变得那么真实。一直以来,规模养殖专业大户(家庭牧场)虽然有成规模的牛羊资产,但在贷款时难以落实抵押,这是一直以来制约我区牧业大户融资、发展规模养殖业的主要因素。不仅是养殖大户,缺乏贷款抵押物是所有农牧民向银行贷款的瓶颈,也是过去金融部门信贷扶贫的最大障碍。而银行贷款作为商业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那么,如何能让农牧民充分广泛地享受到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福利,而银行的资金安全又能得到保障呢?
自治区政府和农行内蒙古分行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方案制定上,成功地寻找到了保障银行贷款资金安全的新路径——把政府把一部分扶贫资金设立为风险补偿金,并发挥持贫资金的杠杆效应,有效放大信贷投放资金,并扩大贷款扶持的覆盖面。
“财政扶贫资金的风险补偿机制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又保证了信贷资金按市场化运作,有效地解决了扶贫开发贷款少、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培育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农牧民自身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业内人士给予这一机制充分的肯定。
事实也证明,这一机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过去全旗每年扶贫口的资金才两三千万元,近两年在每年1000万元担保补偿金的撬动下,截至目前,该旗已获得农行发放扶贫贷款近3.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8亿元,扶持贫困农牧民由工程启动之初的1214户增加到8071户。
在财政扶贫资金风险补偿机制下,农行内蒙古分行对症下药,积极从创新接地气的担保模式,破解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抵押担保瓶颈。
近期,在农总行与人保财险服务“三农”专项合作框架下,农行内蒙古分行与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合作,积极探索推广“新型养殖保险+动物资产”产品试点工作。将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和凉城县等4个畜牧业发达的旗县,作为开办这一新型贷款业务的试点地区。截至目前,依托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富农贷,农行内蒙古分行发放“新型养殖保险+动物资产”担保模式贷款近1000万元。其中,支持专业大户4户,抵押肉牛204头,贷款金额100多万元;支持家庭牧场10户,抵押肉牛1089头、奶牛880头,贷款金额800多万元。
“新型养殖保险+动物资产”是农行内蒙古分行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创新担保方式一个破冰式成果。除此之外,该行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业务需求,创新推广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政府风险补偿资金+动物资产抵押+农村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农牧户”“政府风险补偿资金+资金互助社+农牧户”等8种贷款模式。
在政企合力下,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健康顺利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2014年全国首个“扶贫日”,农行内蒙古分行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农行总行批准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业务扩大到全区80个旗县,目前已有23家非贫困旗县引进该模式开展合作。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必将对新时期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全区农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在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中,农行将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努力将这项造福人民的好事做好,使之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农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梁毅郑重表示。
路径,往往左右着目标的达成。我们相信,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在盘活农村牧区经济这盘棋,推动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中发挥的动力会越来越强劲。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