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荒漠治理注入产业动力
发布日期:2015/8/21 9:47:24
查看次数:
【字体:

 

    库布其,我国第七大沙漠,因其形似挂在黄河上的弓弦而得名(库布其在蒙古语中意为“弓上之弦”)。库布其通过产业化等模式治理荒漠成效显著,日前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荒漠治理是个世界难题。这次库布其的“弓上之弦”,搭上产业化之“箭”,命中了生态的“靶心”。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给本届论坛贺信中的几句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分享科学技术、政策与制度创新、地区与国际合作以及政私协作经验的宝贵契机,也是促进土地可持续管理与实现全民有尊严生活所需的认知过程。” 潘基文在贺信中说。

 

  治理荒漠化,既是一个生态和民生话题,对于那些投身这个领域的企业,更是一个产业发展话题。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半数贫困人口分布在荒漠化地区

 

  中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逾4亿,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荒漠化是目前生态恶化一个重要表征。尽管在经过多年努力后,初步实现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但土地沙化问题还相当严重,防治任务相当艰巨。

 

  《意见》明确,“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

 

  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副所长吴波认为,我们的荒漠化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全国60%以上的贫困县是分布在荒漠化地区的,另外有超过5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荒漠化地区,荒漠化造成流沙掩盖房屋、操场现象非常严重。

 

  吴波表示,按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中国荒漠化首先是旱地的面积,一共是331万平方公里,大概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些荒漠化土地分布在18个省市区的498个县,在这个荒漠化土地上生活的人口,大概是1.04亿。荒漠化对基础设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对铁路、公路、隧道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另外荒漠化还造成了很严重的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很多珍稀物种的灭绝。

 

  在吴波看来,中国荒漠化有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非常干旱,降水少,风蚀非常强烈,土壤比较松弛,另外就是植被非常稀疏。二是中国的人口压力特别大。在干旱地区,人口密度不应该超过7个人,半干旱区不超过20个人,而中国目前人口的密度将近30人每平方公里。而且在这些地方的人口,还要增加收入,还要达到小康水平,所以压力非常大,

 

  “另外还有生产技术非常落后,管理上非常粗放,包括过度的开垦,还有对水资源的滥用,这些现象过去是普遍存在的。现在很多地区过度放牧非常严重。”吴波说。

 

  建立安全、生态、产业三大体系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蒸发和干燥度呈增长趋势,冰川面积缩少,多数湖泊水量入不敷出,有的甚至干涸,成为新的沙尘源。未来100年,全球仍将持续变暖,干旱区范围有可能扩大。持续干旱将威胁现有植被的存活,也增加恢复植被的难度。

 

  《意见》中明确规定,“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那么,从防治荒漠化的途径来讲,应该怎么做?吴波认为,有三个方面:防、治和用。

 

  “防,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体系;治,就是要建立一个生态体系;用,就是要建立一个产业体系。” 吴波进一步解释,防主要是预防为主,在先期就防止荒漠化的发生;治是治理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用则是在防和治的基础上,去开发和利用荒漠化土地,建立生态安全的体系,降低荒漠化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另外建立新的绿洲,通过生态移民缓解过高的人口压力。

 

  此外,要建立产业基地,促使人们从完全依赖土地转向其他的产业。吴波说,要加强立法,加强执法,加强我们的防治荒漠化技术的研发。建立这个生态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者是沙漠公园来保护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治理已经荒漠化的土地,建立防护体系来保护耕地和城镇。

 

  在中国,荒漠化已经被作为一个国家层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优先的行动。我国政府在2002年发布了防沙治沙法,从法律体系上进行了完善。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政府实行了防护林治理、荒漠化治理等工程。在这些工程里,吴波认为,中央政府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地方政府给予了很多配套,地方的农牧民积极参与实行工程建设及生态建设后期的管护。

 

  治理沙化土地需四招并举

 

  《意见》中规定,“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推动各地尽快划定沙区植被生态保护红线,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严厉打击破坏沙区林草植被的行为。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科学恢复沙区林草植被,着力提升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沙产业,推动沙区绿色经济发展,促进沙区脱贫致富。

 

  二是完善政策机制,吸引全民参与。创新防沙治沙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地方各级政府防沙治沙责任意识。完善政府投入、税收减免和金融扶持等政策体系,依法保护治沙主体的合法权益,

 

  调动各方面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工作,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防沙治沙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防治水平。加强科研攻关,努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完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总结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新的治理模式。完善荒漠化监测技术和体系,提高监测水平,为科学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发展成果。认真履行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广泛宣传我国防沙治沙成就与经验,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张建龙表示,防治荒漠化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借鉴各种成功经验、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为防治荒漠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吴佳珅)

 

  《意见》对荒漠治理的部署

 

  五年目标

 

  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生态屏障

 

  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近岸近海生态区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生态修复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提高沙区、草原植被覆盖率,有序实现休养生息。

 

  草原保护

 

  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工作;加大退牧还草力度,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保护试点

 

  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

 

  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