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老科协围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小科技园为抓手,引种引技,积极试验,全面服务农牧业生产,小科技园发展呈现出新品种多、新思路多、科技能人多的特点。近日,记者跟随市老科协调研组深入科区、开鲁、左中,深入了解全市456个小科技园如何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农牧民需求,在调结构、转方式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更新观念 为养而种 粮改饲促种养平衡
走进科尔沁区丰田镇辽阳村376亩青贮玉米科技园区,一排排整齐茁壮的玉米苗映入眼帘。在科区老科协及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园区精准丈量土地、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试验、示范了全国13家玉米育种单位优选的17个品种。辽阳村统一规划建设养殖小区,育千头肥牛,这376亩青贮将是牛的“口粮”。科区老科协副会长翟春林介绍,除辽阳村园区外,今年科区老科协还打造了钱家店镇427亩科技园区、辽河镇老科技专家陈洪化的30亩科技园区。
提起青贮,开鲁县开鲁镇禅家窑村粮改饲科技园园主张景福充满了信心。2013年,他开始探索粮改饲饲料加工生产。2015年,在县老科协的支持下,建设青贮科技示范园区,并注册成立了合作社、草业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运作粮改饲草牧业。今年又开展了15个不同青贮品种的对比试验,与周边30户农民合作签订订单520亩,带动周边村镇发展粮改饲种植面积1000余亩。
张景福向记者介绍:“2016年底,因为青贮饲料产品较多,市场压价严重,所以我把打包的青贮暂销储存。现在天气干旱,饲草料少,草料包销售不错,每吨达到500多元。”
根据大型养殖、奶业企业需求,全市老科协结合重点养殖农牧户,在全市八个旗县区建设粮改饲小科技园151个,通过开展品种对比试验、青贮草料包加工、微生物添加等技术推广工作,提高饲料品质,促进种养平衡,实现为养而种。
因地制宜 长远谋划 粮改经提效增收
调结构,种药材,是开鲁县政府今年农牧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开鲁县老科协在东风镇、大榆树镇等地开展了药材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2011年创建的大榆树镇王世荣药材科技园,从最初一个品种到六个品种,从自家7亩科技园带动全村发展307亩药材种植,2016年每亩平均纯效益达到3000元,2013年注册成立了礼仁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试验和专家技术人员科学论证,开鲁县土壤、气候条件适合这些中药材种植,今年,大榆树镇发展各类中药材5000亩,东风镇发展药材种植600亩。
科左中旗敖包苏木五家子嘎查焦田喜、焦满喜在苏木老科协的指导下建起了10亩庭院绿色干菜基地科技园,并成了全苏木调结构的示范典型。通过这个庭院科技园的带动,村领导牵头,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全村160户中有80多户入社,采取“社员分散经营庭院,统一免费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鲜菜、统一集中烘干、统一销售”的模式,将逐步打造成绿色干菜生产专业村,实现“一村一品”。目前,该嘎查已注册“沁王”“显光”商标品牌,同时开发粗粮、杂菜品牌,制作真空礼盒上市。
今年,市老科协立足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这一目标,建设粮改经科技园228个。
信息化 现代化 技术服务全程化
服务于农业信息化、现代化,一直是老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小科技园努力实现的目标。开鲁县农机系统老科协通过四年的反复研究与实验,成功研制出了“2ZYP-2型红干椒秧苗移栽机”, 该机可一次完成平地、开沟、施肥、铺膜、布管、膜上打孔栽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改变了红干椒种植人工移栽的传统方式。今年,东风镇小科技园使用该机器成功移栽种植50亩红干椒,实现了红干椒种植的机械化。科区老科协为加强小科技园服务,围绕种植结构调整的内容成立了6个专业协会。开鲁县老科协实现服务信息化,建立了药材等4个专业服务微信群,群内交流指导,发布技术预警及指导信息,接受24小时全天候咨询。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