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统计,2017年第二季度我区共成交各类技术887项,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112.71%;实现技术合同金额79.66亿元,同比增长了497.15%。 其中,全区输出各类技术17项,获得技术转移资金4400.77万元,同比技术项数增长了142.86%,技术合同金额下降了20.78%。 全区吸纳区外各类技术870项,引进技术成果投入金额79.22亿元,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2.20%和519.87%。
2017年第二季度我区技术交易呈现五大特点:
1.输出技术涉及领域多
2017年第二季度,全区输出到区内和区外的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农业、航空航天、现代交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及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获得技术合同金额较多的领域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电子信息及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技术,共实现技术合同金额4262.27万元,占全区输出技术合同总金额的96.85%。
2.吸纳区外的技术来源地广
2017年第二季度,全区共吸纳区外25个省、市、自治区及国外的技术。全区吸纳区外技术位居前三位的来源地分别是陕西省、北京市及辽宁省,分别吸纳了457项、269项和20项;三地输出技术成交量占我区吸纳区外技术的85.75%,占据了全区吸纳区外技术的半壁江山,陕西省首次超越了北京市,位居我区吸纳区外技术的第一位。
我区各盟市吸纳陕西省技术统计表
盟市
数量(项)
呼和浩特
247
包头
18
鄂尔多斯
12
巴彦淖尔
46
乌兰察布
23
锡林郭勒
1
通辽
1
赤峰
2
呼伦贝尔
107
我区各盟市吸纳北京市技术统计表
盟市
数量(项)
呼和浩特
94
包头
36
鄂尔多斯
24
乌海
5
巴彦淖尔
16
阿拉善
4
乌兰察布
4
锡林郭勒
8
通辽
12
赤峰
24
呼伦贝尔
30
兴安盟
12
我区各盟市吸纳辽宁省技术统计表
盟市
数量(项)
呼和浩特
2
包头
2
鄂尔多斯
1
乌海
1
巴彦淖尔
1
阿拉善
2
通辽
4
赤峰
6
呼伦贝尔
1
全区引进区外技术投入的资金主要去向集中在北京市、湖北省及陕西省,分别获得技术转移金额53.10亿元、19.26亿元和3.59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北京市获得的技术转移金额是上一年同期的19倍多,湖北省获得的技术转移金额是上一年同期的40倍多,而陕西省获得的技术转移金额则下降了6.99%。三地获得技术转移的合同金额总和为75.95亿元,占全区引进区外技术投入资金的95.87%。
3.输到全区技术的区外卖方集中
2017年第二季度,区外各类企业成为输送到我区技术的主要力量,共输送了691项技术,同比增长了118.67%,占区外输送到我区技术交易项数的79.43%。区外科研机构输送到我区128项技术,获得技术成果转化金额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1.51%和145.54%;区外高等院校输到我区技术 49项,同比增长了25.64%;获得技术成果转化金额0.25亿元,同比增长了8.75%。
4.全区吸纳区外技术的知识产权类别多
2017年第二季度,全区吸纳区外各类技术中,涉及到6类知识产权167项技术,投入资金7.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74%和190.15%。其中引进专利技术10项,同比增长了150%,占全区引进区外技术项数的1.15%;引进专利技术投入资金45.35亿元,是2016年同期的916倍,占全区吸纳区外技术投入资金的57.26%。
5.全区吸纳区外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广
2017年第二季度,全区吸纳区外技术涉及了10类技术领域。其中,从引进区外技术项数的数据显示,集中前三位的技术分别是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及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分别引进技术466项、164项和72项,同比分别增长了217.01%、95.24%和89.47%。从全区引进区外及技术投入资金数据显示,位居前三位的技术分别是现代交通、电子信息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引进该三类领域的技术共投入资金68.31亿元,占全区引进区外技术投入资金总额的86.23%,同比增长了130.93%。其中,引进现代交通技术投入资金42.37亿元,同比增长了2782.31%;引进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技术投入资金4.03亿元,同比增长了48.16%;引进电子信息技术投入资金21.91亿元,同比下降了13.71%。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