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半干旱区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与生产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发布日期:2018/2/27 10:45:28
查看次数:
【字体:


    北方半干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带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由于长期超载过牧、滥垦乱挖、地下水超采、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草原退化严重,生产力大幅度降低,生态生产功能衰减,优质饲草短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限制了草牧业的快速发展与农牧民增收致富。

    针对制约我国北方半干旱区草牧业发展的抗逆品种短缺、优质饲草生产加工技术薄弱、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侯向阳牵头的“北方半干旱区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与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经过近20年的多单位、跨省区联合攻关研究,取得了重要创新与突破,被提名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中国农学会组织,南志标、印遇龙院士等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抗逆新品种培育、抗旱节水防冻栽培技术、低损高效收获加工技术研发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首次提出半干旱区旱作节水栽培草地建设理念和“草业+草食畜牧业+相关延伸产业” 三合一的草牧业发展技术路线,建立主要饲草种质资源库和中国苜蓿核心种质库,选育出适合抗旱耐寒条件的系列饲草新品种10个,平均增产15%以上;创建北方半干旱区饲草种子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种子产量平均提高50%以上;突破了抗旱耐寒节水饲草高效栽培管理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中小生产规模的轻简化、高效低损国产收获机械8套,为饲草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创制北方半干旱区优质饲草生产关键环节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体系,建立区域内不同生态经济亚区的饲草生产集成技术模式,有效支撑了区域草牧业快速健康发展。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制定技术标准5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227篇(SCI 13篇),累计引用4029频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2008-2017年在内蒙古、宁夏、甘肃及河北等地累计示范推广新技术12.3万亩,累计新增利润62.60亿元。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