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知识产权制度越来越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举措。近日,就自治区如何结合实际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创新内蒙古专访了自治区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巴根那。
巴根那说,党的十九大和今年全国两会,都把知识产权作为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的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专门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扩大开放的四个重大举措之一,再一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与国家同频共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推动自治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29个厅局、单位共商知识产权发展大计,联合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有效机制。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先后出台了《内蒙古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内蒙古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两个战略性纲领文件,指导全区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全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全区专利、商标、版权三大类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量均以超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十八大以来,全区专利申请量实现了万件突破;商标有效注册总量突破12万件;版权登记总量达2200件;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1项;制定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581项。知识产权金融结合更加紧密,质押融资体系逐步健全,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累计已达32.94亿元。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作用明显,全区各类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已达63家。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年来全区知识产权行政、司法、海关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人日趋完善,“雷霆”、“溯源”、“剑网”、“龙腾”等一系列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的开展,有力打击了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公平,营造了良好的创新营商环境,提高了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巴根那指出,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内蒙古仍是欠发达地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进入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新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
巴根那表示,下一步,自治区知识产权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协调运作机制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引导行业协会加强知识产权自律,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的指导,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农林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二是激励知识产权创造。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促进知识产权产出,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与优秀文化作品创作;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服务。积极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与交易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推进专利技术标准化,加快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各类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四是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推进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工程,积极培养引进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加大知识产权基础人才、企业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知识产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六是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要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创新文化,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积极开展国内外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法治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