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站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内蒙古科技厅副巡视员巴根那、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栗文义共同为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站揭牌。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化工、装备制造、风能太阳能、新材料、稀土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多项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拥有“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20个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十二五”以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17项。
“高校正逐渐发展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高校科技工作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栗文义介绍,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搭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把实验室设在流水线,将论文写在工厂车间”,实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自治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中高端科技供给,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将围绕内蒙古工业大学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学科,组织行业领域专家,针对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项目的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进行技术把关;并将内蒙古工业大学知识产权数据库导入内蒙古知识产权管理平台,通过知识产权大数据的支撑和服务,推动学校科研成果推广、交易高效化。同时,工作站还将积极参与指导内蒙古工业大学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和商标注册工作,确保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不断丰富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线上、线下培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训并提供指导,协助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
栗文义表示,工作站的设立对于促进内蒙古工业大学乃至全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贡献力量。
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韩勇表示,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工作站成立后将充分发掘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才和学科优势,培育师生自主创新能力,塑造复合型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实务人才,积极推动全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我区经济、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揭牌仪式后,还举行了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专场解读会。内蒙古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勇就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做了专题解读,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内蒙古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的线上使用细则及后补助条件做了详细的介绍。
截止目前,我区已有内蒙古师范大学、达拉特旗现代服务业创意创业园和内蒙古工业大学3家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