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3个项目获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发布日期:2018/11/28 15:25:40
查看次数:
【字体: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全国共有141所高校、339个项目入选。其中我区3个项目获准入项,分别为内蒙古大学冯文开教授的《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内蒙古大学额尔顿哈达教授的《国内外蒙古文学理论遗产资料整理及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杜金柱教授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民生福祉效应核算与测度研究》。

 

    《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综合运用语言学、民间文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文献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百年来中国史诗研究开展系统的学术史研究工作,力求全面、客观、科学地展示中国史诗研究的百年历程,总结与反思中国史诗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多角度地推进中国史诗研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史诗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中国史诗学学术自觉的建立。

 

    蒙古族在历史上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学理论遗产,蒙古族文学理论遗产在历史的长度、文化的广度、学理的深度方面都具备深厚的学科底蕴和科学研究价值。挖掘整理蒙古族文学理论遗产的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内蒙古大学格日勒图开创先河,整理出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并撰写相关论文,开创了蒙古文论学科,四十多年来在格日勒图的引领下,学术新人们对蒙古族文论学科诸领域开展研究,在蒙古族母语文论、藏文文论、汉文文论和小说理论、诗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学学科体系。《国内外蒙古文学理论遗产资料整理及研究》以四十多年蒙古文论资料整理研究为基础,放眼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整理国内外蒙古文论遗产资料,并对其进行现代阐释,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住房制度改革的民生福祉效应核算与测度研究》项目共分为5个子课题,基于国家“房住不炒”的战略定位视角,采用国民经济核算结合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方法,具象化呈现住房、住房制度民生福祉效应的动态数字图像,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十九大”报告关于住房问题掷地有声的表述。该项目在选题上顺应了我国住房工作进程的大趋势,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也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据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最具学术权威性的政府资金资助项目,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高水平高校建设的重要指标。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