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纲要》十年来,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2007—2017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35.6万件,居世界第三位。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从235.3万件增长至1492万件。著作权年登记量从15.9万件增长至274.8万件。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数量大幅增长。
报告表明,知识产权促进了品牌经济、特色农业发展和文化繁荣,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行业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规模突破千亿。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全面强化,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正在形成“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成立3家知识产权法院和15家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审判标准日趋统一,判赔数额明显提高。
报告指出,我国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推进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合作机制。2007—2016年,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累计达1705项。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