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培训班在呼和浩特举办
发布日期:2019/10/15 10:04:07
查看次数:
【字体:

   1010日至11日,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培训班(首期)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自治区科技厅副巡视员巴根那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全区159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及各盟市科技局、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2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巴根那在讲话中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实验室的建设对自治区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科技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高端领军人才,我区重点实验室与国内高水平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差距正在逐渐拉大,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学科建设的能力还不足。具体存在着研究方向聚焦不够、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不足、代表性成果不够突出、对外开放交流和协同创新不够、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

 

   巴根那就进一步做好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新形势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要求部署,充分认识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在原始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性、基础性作用。二是要进一步理清主攻方向,紧密结合自治区优势、特色领域和行业需求,探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现实路径,攻克重点领域的科学难题。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赋予重点实验室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不断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实验室的协同创新,提高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四是要坚持多方用力,依托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将实验室基本运行、人才引进、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支持落到实处,做好服务和监督。


 

   会上,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基础一处处长杨晓秋、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晓钧、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岳振星分别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有关情况”、“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和“以评促建—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为题,详细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体系及管理要求,结合各自工作经历介绍了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做法,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授课内容精彩务实,可借鉴性强。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处有关同志介绍了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具体要求,解读了《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随后,参会代表围绕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和管理进行了分组讨论。

 

   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内蒙古自治区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自2003年内蒙古首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经过16年的布局发展,目前全区已累计建设重点实验室159家,包括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56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覆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生态保护、现代农牧业、蒙医药等优势特色领域。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有94家、占比约59.1%;依托科研院所和医院建设的有19家、占比11.9%;依托企业建设有46家、占比28.9%

 

(基础研究处 科技宣传中心)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