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9/12/4 10:17:35
查看次数:
【字体: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蔚然成风,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动力优势日益凸显,带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生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11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发挥民营经济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营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环境,积极引导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向民营企业流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或广泛参与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难题。近几年来,无论是科技重大专项,还是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牵头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在2019年自治区启动实施的稀土、煤化工领域科技重大专项中,“高端稀土抛光材料研发”“稀土烟气脱硝催化剂等高附加值稀土功能材料研发”“超稳低汞聚氯乙烯合成催化剂研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均由民营企业组织实施。此外,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领域、生物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的自治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中,民营企业也成为了重要的参与力量。部分民营企业已经通过项目支持,研发出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切实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例如,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依托君正氯碱化工技术研究院先后承担了3个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开发出改进生产线的新工艺、新设备,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向民营企业集聚。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通过实施科技项目、聚集创新资源、强化科技服务、营造政策环境等手段,推动在民营企业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在内的、适应自治区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目前我区共有重点实验室159家,其中建在民营企业的有28家,占总数的61%;全区共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家,以民营企业为依托单位的有80多家,占总数的40%;全区建设的47家新型研发机构中,民营的占到了85%,达到40家;全区384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中,323家是民营企业,占总数的84%;全区18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中,有56家建在民营企业,这些院士工作站共柔性引进院士63人次,入站院士专家团队761人。

 

    这些科技创新平台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例如,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4位的伊泰集团,建设了企业技术中心和2个院士工作站,牵头组建了2个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企业创新平台引进大批高水平技术人才,开展9座煤矿技术改造,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矿井群,所有矿井由传统房柱式开采提升为综合机械化开采,回采率达到了80%以上,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聚集了428名技术人员,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新工艺,为企业打造中国动物保健品龙头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金宇保灵研究院已成功开发出二类新兽药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填补国内空白,该研究院正在努力向上市公司发展。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升级。认真落实《内蒙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内蒙古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等法规政策,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提升民营经济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包头市合作,采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机制,将大院名校的优势科技资源导入内蒙古,服务内蒙古的产业和企业,有效促进了自治区稀土、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其中,中科智能稀土永磁伺服电机全自动生产线已在包头市建成投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世纪稀土硫化铈着色剂项目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稀土氧化物涂层项目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稀土改性蓝宝石原料1000吨产业化项目工艺及装备属国内首创;稀土氧化锆复合陶瓷粉体项目已研发出12种产品,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截止20199月,我区建在民营企业的5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已累计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30项,攻克解决技术难题128项,合作实施项目190项,以建站单位投入为主的项目投入已落实6.67亿元,累计创造利润69.7亿元。

 

    四是强化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围绕解决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自治区科技厅强化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制定了《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内蒙古科技保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启动了自治区科技金融体系试点建设工作,推动内蒙古股权市场设立“科技金融板”,设立了资金规模8亿元的科技协同创新基金和1.1亿元的科技成果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初步建立起了“贷补续保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工作服务机制。截止201910月底,自治区科技成果信贷规模突破13亿元,风险准备金滚动投入1.5亿元,贷款68笔,放大比例18.6,帮助一批民营企业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充分发挥了为企业创新“输血赋能”的作用。例如,内蒙古超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通过质押科技成果成功融资1500万元,实现了年产能和效益稳步增长,2019年公司又向中国银行申请科技成果质押融资贷款,新一期贷款即将落地并用于清水河“利用煤矸石固废清洁生产30万吨/年煅烧高岭土产品”生产线的新建工作,推动企业再投入、再创新、再转化、再应用。

 

    五是发挥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作用,营造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良好环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科技厅研究出台了《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九项措施》,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同时,出台的知识价值导向分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等一批科技政策与改革举措的配套支持,使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19年,通过落实相关政策,自治区科技厅共为312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补助资金5940万元,为58家创业企业支持后补助资金1160万元。此外,科技厅还将于年底前正式出台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评价政策,对评估优秀的民营创新创业载体,将给予205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

   二、内蒙古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通过调研,目前自治区民营企业中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数量较少,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科技投入不足,平台建设滞后,难以为企业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以创新平台建设为例,目前我区依托民营企业建设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很少,全区仅有的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是建在公有制单位,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缺乏,表明我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层次不高,还不能适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缺乏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区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总体来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是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高端人才总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例如,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高层次人才,导致凝练课题和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不足,难以按期完成承担的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任务。

 

    三是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面临困难较多。开展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且在效益方面不能立竿见影,一些民营企业创新的意识不强,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敢投、不愿投,或者没有能力投,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还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以提供基础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制造为主,多是通过实施低成本策略进行竞争,企业缺乏创新需求,科技投入不足,创新活动也很少。

    三、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聚焦创新资源,发挥科技项目的牵引作用,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动员多方力量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活动。继续引导民营企业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牵头组织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项目,强化企业科研经费的配套支出,推动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对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的考评和管理,择优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平台,在民营企业扶持建设若干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创新平台,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培训,帮助完善基础条件,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针对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创新人才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要立足自治区学科和产业优势,以项目实施为依托,结合自治区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要注重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构建特色鲜明、人才梯次衔接的科研团队,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四是建立多元长效的投入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在科技人员、科研条件、科研用房等多方面增加投入。重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打造企业出资、高校出力、科研出成果、产业可应用的联动机制,推动我区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

 

    五是营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继续落实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各种奖励措施,推动民营企业敢于投入技术创新、能够通过研发活动做大做强。加大创新政策的高质量供给,推动形成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鼓励创新、服务创新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提高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进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