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作生物标志物评估慢性疾病的发展,靶向性干预微生物菌群结构来控制慢性病,是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热门话题。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蒙古国蒙古健康倡议机构共同实施的“蒙古国人群营养状况及肠道内乳杆菌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将以肠道微生物主要菌群乳杆菌为切入点,开展其群落多样性与健康的关联性研究,构建健康人群肠道乳杆菌生物多样性特征数据库。目前,该项目获批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和蒙古国政府间联合研究项目,项目执行期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
近年来,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已经部署了各类微生物组学计划,其中人体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研究成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我国也发起中国肠道微生物组计划,开展与肠道菌群相关百种疾病的宏基因组关联研究。据项目负责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孟和毕力格介绍,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项目通过综合分析蒙古国健康志愿者的体征指标、血尿指标、免疫指标和肠道乳杆菌的多样性等数据,构建蒙古国营养与健康数据集和蒙古国健康人群肠道乳杆菌参考数据集,探究不同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揭示肠道乳杆菌多样性与健康状况的关联性,为精准干预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健康状况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孟和毕力格表示,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双方在“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的战略对接不断深化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此次合作不仅能提升两国科技人员在肠道微生物和益生菌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能提升我国在益生菌产业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