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及搭载物交接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太出席仪式并分别向搭载单位移交了搭载物。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吴苏海代表我区搭载实验项目单位接收了来自内蒙古的74份搭载实验生物材料。
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将来自内蒙古的74份搭载实验生物材料交到内蒙古科技厅副厅长吴苏海手上(图片由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提供)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我国面向空间站运营和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全新研制的航天器,于5月5日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5月8日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5月15日运抵北京。
此次利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机会,试验船返回舱搭载了有源科学试验、航天育种和空间生物实验,以及航天文化相关的近百个项目、近千种搭载物,是载人航天工程历次任务中搭载物种类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其中,出舱现场交接的实验材料既有陶瓷材料3D打印装置,也有农作物、中草药等种子,还有时间触发控制电子系统试验装置、立方星试验部署器、采油微生物菌种和青少年科普试验物品等,涉及基础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辐射生物学、行星保护、作物与林草花卉育种、中草药和芳香植物育种、食品营养和酿酒、空间生物、生物医药和微生物空间诱变等,搭载试验项目单位来自全国三十多所科研机构、二十多个省区及相关企业。
据我区搭载实验项目单位——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随洋介绍,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搭载的项目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面向全国征集遴选的。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被指定承担了内蒙古范围内航天育种实验材料的征集工作,最终有9家单位的74份育种材料成功获批进行了搭载实验,涉及小麦、玉米、马铃薯、荞麦、燕麦、蒙古黄芪等26个品种。
开舱仪式结束后,吴苏海副厅长一行实地考察了航天育种联盟核心成员单位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公司的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和研发平台。并就植物工厂发展状况和实施现场与北京农机研究所(北京市植物工厂技术工程中心、北京金鹏环球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与交流。(图片由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提供)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轨期间穿越了范艾伦辐射带,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特定空间的辐射和微重力等太空环境影响,使搭载材料发生积极地变异,从而帮助我们选育出更多、更好的农作物和植物新品种。”随洋表示,航天育种是一个系统研究过程,种子搭载只是走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下一步,生物院将会同各材料报送单位,开展繁育相关的各项科学研究和实验。同时,生物院将进一步加强与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合作,建设“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和一批航天新品种示范基地,让更多内蒙古的道地、特色农作物和植物搭上航天育种快车,为“科技兴蒙”贡献应有的力量。
(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