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增效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0/9/17 10:03:41
查看次数:
【字体:
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实际,聚焦“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和“六个通辽”建设,通过实施产业创新驱动、人才服务带动、品牌建设推动,不断提升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为通辽市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新高地。截至目前,园区核心区投入45.14亿元,打造了智慧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科尔沁肉牛种业基地、玉米节水高产高效示范区等7个亮点工程,建设了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园、科尔沁肉牛科技产业园、沙地林草生态科技园、新型城镇化与商贸物流园、科尔沁休闲农业文创产业带的“一核四园一带”和十个示范基地功能区。建设了玉米院士专家工作站、科尔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载体49个,取得各类自主研发科技成果7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和农业丰收奖19项。推广应用452项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展示386个优新品种,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3%,园区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3元,高于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提质增效过程中,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同时依托创新链延伸产业链,进而提升价值链。”通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白斯勤说。园区立足玉米、肉牛两大主导产业部署科技创新,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应用,玉米、肉牛选育和生产攻关已取得31项关键技术突破。在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园区,通过引进推广卫星导航精量播种、生物预警绿色防控和质量溯源智慧种植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智能化灌溉和国内首创的玉米无膜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全覆盖。“园区玉米种植每亩省水60%、省电30%、省工2个、省地10%;亩减少化肥25%、减少农药20%、减少机械费用30元;平均每亩增产160公斤,亩增加效益240元。”通辽市农科院副院长张建华介绍。

与此同时,依托玉米优势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玉米精深加工向酸、糖、醇、胶、药产业链发展,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园区玉米精深加工实现从淀粉到中高端产品13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全株产业链,年加工转化玉米能力达到600万吨,苏氨酸、甘露糖等高端产品种类达到120种,苏氨酸产能位列全球首位,小品种氨基酸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形成全国最大的氨基酸产业集群。

“双黄”(黄玉米、黄牛)产业是园区发展的两根支柱,玉米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肉牛产业也在不断做强做优。园区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利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活体采卵(OPU)和体外受精(IVF)等现代繁殖技术,开展肉牛OPU体外胚胎生产研究与工厂化生产推广、科尔沁肉牛全基因组检测、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培育,形成冷冻精液、种牛、胚胎等多元化产品经营模式。建立了“肉牛数据库”、“肉牛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国家肉牛育种核心场、大型供港活牛基地、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和肉牛文化产业博览园,肉牛年综合加工转化能力达到60万头,年交易量达到190万头,交易额达到171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注重优化人才布局,建立完善人才梯次结构,聘请国内顶尖专家6人担任科技顾问(其中院士2人),为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等提供决策咨询。建设园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52人驻站,为园区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表示,“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引进推广玉米新品种‘京科968’,高度契合当前资源高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理念,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约占80%,为当地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的指示精神,发挥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技服务作用,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2035人次,科技特派员培训机构总数达到18个。举办各类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培训科技特派员、涉农企业及合作社负责人1929人次,培育乡土人才5187人,培训指导农牧民211万人次,实现所有嘎查村和重点龙头企业全覆盖。同时,启动 “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建设,为园区科技特派员服务、资源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支持,吸纳643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咨询服务1286次,为农牧民解答问题984个。

坚持品牌引领战略,以品牌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引领带动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制定玉米、高粱、大豆、向日葵、甜菜、蒙中药材、蔬菜等作物的重点生产技术规程(规范)13项,农牧业地方标准达到176项。已累计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39个,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成功创建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自治区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5个,实现标准化种植719万亩,标准化养殖牲畜466万头只。

完成对28项科尔沁肉牛标准的修订工作,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有序开展,重大疫病免疫率、肉牛运输和屠宰检疫率均实现100%。“科尔沁肥牛”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奥运会指定产品,“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库伦荞麦”“开鲁红干椒”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02亿元和230亿元。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将绿色农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一二三产比例从2016年园区建设之初的13.4:50.2:36.4调整到2019年的22:31:47,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