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风电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一个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已初步形成,但风电设备制造技术与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整体设计能力薄弱,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较弱。为赶超先进水平,呼和浩特市博洋可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我国先进中小型风力发电技术装备不足的问题,牵头联合高校、推广部门共同实施“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在风力机组关键部件和风光互补关键设备上进行一系列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成功研制出1-3kW系列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100kW分布式风力发电系统,完成了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技术开发,形成适合我国牧区用电和基站用电要求的风力发电装备体系。该项目成果获得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团队采用主动偏航控制技术、脉宽检测技术、双尾翼调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中小型风力机超速危机及运行安全、调速机构对风阻控制效果不理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转速传感器对叶片实时检测易受外部信号干扰影响测量数据和发电质量等重大问题。突破了微风时中小型风力机发电效率低的技术瓶颈,在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研发中实现创新。”博洋总经理杨少楠介绍,项目在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关键装备研发上也取得了新突破,项目团队采用木芯喷塑制作工艺,实现风力机叶片重量轻、强度高、寿命长、制作简便、环保可回收等特点。在风力机的“心脏”转子上实现了结构创新,解决了发电机永磁体容易松动或脱落问题。同时,通过对蓄电池组室外存放机柜开展防雷、防潮、温控等方面创新,解决了蓄电池由于存放环境差,降低工作性能,影响使用寿命等问题,筑牢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杨少楠介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是一种合理的互补性供电方式,解决了偏远地区无电的供电问题。项目团队对风光互补移动车的机组塔架调节和组件支架折叠装置进行了改进,实现系统便捷快速的工况转换。同时团队研发出三种风力发电机回转体及制作胎具,实现了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结构简单、重量轻、耗材少、可靠性高的特点。
今年,国家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强化能源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施风电“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光伏“千家万户沐光行动”。该项目的实施为电网无法覆盖地区居民用电提供清洁能源,为网络通讯基站提供电力支持,为分布式电网提供补充能源,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加快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御“风”而上,风电发展大有可为。“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推动了中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我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