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攀升 向“新”突破 向“强”进军 打造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7/31 10:01:50
查看次数:
【字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型企业是核心力量。如何培育壮大科企队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推动创新活力持续奔涌?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从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体系着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发展路径,深入挖掘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联合体、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培植潜力,为企业创新提供不竭动力,成功催生出天和磁材、北方股份等一批企业向“高”攀升、向“新”突破、向“强”进军,让科技型企业在稀土高新区这片科创沃土上茂密成林。

扩量提质“齐头并进”

7月22日一大早,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迎来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专项服务小组的几位老熟人。今年上半年,在服务小组的积极对接下,企业成功拿到了300万元的科技领军企业奖补资金。

北方股份首台NTE130E矿用车下线

“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专项辅导等工作,及时为企业和项目申报答疑解惑,助推北方股份先后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有了‘高企’等头衔的加持,企业已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等项目1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8%以上。”北方股份相关负责人裴洁表示。

裴洁告诉记者,下一步,企业300万元专项资金将用于NTH260油电混动矿用车项目开发,重点对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及整车架构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研究与攻关。

企业的快速发展,镌刻着科技创新的鲜明烙印。这背后,是包头稀土高新区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助力企业释放创新动能的不懈努力。

今年以来,为加速培育壮大企业科研力量,稀土高新区建立了“关注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模式,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服务机制;建立分层分类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组织技术、财务、项目申报等领域专家对企业进行培训指导,对当年能够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行提前摸底,目前已梳理出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291家。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家,占包头市46.7%;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家,占包头市47.7%;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6家,占包头市66.7%。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正以蓬勃之势不断凸显,加速推动稀土高新区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持续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借力平台“聚势蓄能”

前不久,记者走进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钕铁硼生产车间,企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董义指着一块稀土永磁体介绍说,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重稀土元素,可使这块磁体耐温等级达到150℃,用这样的100片稀土永磁体,2至4公斤,即可组成一台新能源汽车用永磁电机。

天和磁材钕铁硼生产线

天和磁材通过重稀土扩散技术和独特的产品原料配比,使生产稀土永磁体过程中的重稀土用量从原有占比4%以上降低到约1%。而该项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正是源于企业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谈起“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董义无比自豪,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实验室主要从事烧结钕铁硼和烧结钐钴两种材料的技术研发,我们依托重点实验室,已经在重稀土扩散技术和无重稀土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并走在了同类技术前沿。”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稀土高新区以研发平台为支撑,用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驾护航,持续增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力。

今年,稀土高新区积极帮助企业了解研发平台的申报基础条件、建设内容;搜集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和企业间的对接、交流、洽谈,进一步挖掘合作发展潜力;完善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相关政策,拓宽科技创新多元化合作渠道,打通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壁垒。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支持企业建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引导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构建创新平台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截至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创新平台达199家,其中,国家级9家、自治区级153家。活力四射的百余家研发平台,正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价值”反哺企业,累计推动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聚力创新“做优服务”

今年初,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评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此前,作为稀土高新区的一家老牌资深高新技术企业,英思特已在3C磁组件领域深耕多年,业务范围涉及计算机、通信、医疗、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主要客户遍布华为、联想、微软、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

英思特磁组件生产线

“科技领军企业需要有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的申报成功,除了我们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引领的不懈坚持,政府部门的‘领进门、扶上马、送一程’同样至关重要。”企业副总经理范立忠表示。

滴灌、培优、创强……创新型企业纷纷涌现,阶段性成果不断凸显,是包头稀土高新区一次又一次的制度创新尝试、服务升级加码。

自去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制定出台了“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做好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推广,加速优质服务资源集聚,强化惠企政策宣传指导。目前已为2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资金247万元;争取两批次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510万元;通过申报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揭榜挂帅、科技兴蒙、科技突围工程等科技项目已争取资金3.82亿元。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深入研究科技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着力破解企业的“成长烦恼”。推动资源下沉,打造了44人的新型科技特派员队伍,已指导金蒙汇磁、东宝生物等52家企业开展项目、知识产权等申报工作。“科技体检”送上门,科技服务团队走访130余家企业,汇总收集92条问题与需求,并积极上报解决。在自治区率先推行创新积分制,将500余家企业纳入“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累计为493家企业提供预授信17.5亿元。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再到效的凸显,稀土高新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近三年已推动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63个。2023年研发投入费用达到43.2亿元,同比增长12.2%,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2.5亿元。

“稀土高新区始终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观念,为企业创新提供全程、精准、专业的一体化服务,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力争年内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00家以上,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海燕表示。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